(资料图片)

10月27日,呼伦贝尔市800万亩玉米进入集中收获期,田间机械轰鸣,一派繁忙景象。当地通过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叠加良种推广、全程机械化、科学管理等举措,玉米单产显著提升,高纬度地区甚至叩开“吨粮田”大门。

在呼伦贝尔农垦绰尔河农牧场公司,近3万亩玉米率先开镰,大型收割机穿梭田间,自动化完成摘穗、剥皮、秸秆粉碎等工序。该公司玉米预计平均亩产达1200斤,最高亩产突破1600斤。针对近期降雪预报,公司调配30余台农机抢收,每天收获2000余亩,目前收获进度已达20%,预计10日内完成全部收获,确保颗粒归仓。

高纬度地区玉米种植也迎来突破。在北纬49.6度的昔日“高寒禁区”,599亩玉米试收田潮粮亩产首次达2014.32斤,成功实现“吨粮田”目标。呼伦贝尔农垦大兴安岭集团在16.12万亩统管玉米田推行“良种、良机、良技、良艺、良法”协同发力,引进抗逆性强的优质品种,改装农机实现机械除草减药15%以上,采用“1:1轮作”“秋施肥”“一喷多促”等技术。其中巴彦农牧场分公司3.5万亩玉米中,1200亩亩产超2000斤,成为科技赋能农业的直观体现。

作为呼伦贝尔第二大粮食作物,2025年当地玉米播种面积达800万亩。为提升单产,当地构建“专家+农技人员+示范基地+辐射带动户”推广体系,主推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配套品种配置、水肥调控等关键技术,并推行“五统一”管理模式。目前,示范区旱作地块粮油单产提高5%以上,水肥一体化地块提高15%;依托700余个大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实现耕、种、防、收、烘全程机械化覆盖,技术红利加速转化为丰收实效,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奠定坚实基础。(草原云·正北方网记者李新军通讯员张东阳)

[责任编辑:孙丽荣]

关键词: 股票频道 24小时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