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江西高校如何才能平息“指鼠为鸭”质疑?

近日,江西“高校食堂吃出疑似老鼠头”事件持续发酵。事件缘起于6月1日,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位学生在学校餐厅用餐时吃到了疑似老鼠头的黑色硬物。据社交媒体上传播的影片显示,涉事学生跟食堂工作人员表示自己吃出了老鼠头,“这是老鼠啊,老鼠的牙齿,看得出来不?”但该工作人员回应称是鸭肉。

影片曝光后,引发网友热议。尽管学校和当地市场监管部门都回应称疑似鼠头其实是“鸭脖”,但这一回应并没有消除广大网民的疑虑。此后学校通报称,比对确认异物为鸭脖,南昌市市场监管部门也认定是鸭脖。尽管如此,依旧有不少网友表示质疑。

6月7日江西省教育厅回应称,相关处室已经介入该事件。

一时间,“古有指鹿为马,今有指鼠为鸭”之类调侃、讽刺的质疑声在网上传播开来。公众对多方回应不买账,关键在于回应的结果缺乏依据和细节。因为从视频里可以看到,这个异物的“胡须”和“牙齿”拍得很清楚,这成了大多数人判断是老鼠的依据。有啮齿动物专家对媒体分析,如果网传图片信息为真,这个异物有80%的概率是鼠头。

​2021年11月,该校另外一个校区曾经在食堂发现老鼠。该校当时在其官方微博发布情况说明称,系管理人员疏于监管,导致有室外老鼠窜入。目前,关于该事件的各种信息交织。对当地各有关部门来说,公布调查过程、细节以及相关的影像资料,比一纸通报更有说服力。公众之所以对通报不买账,究其原因是现有的回应缺乏论据,细节模糊的通报反而让校方陷入了不被信任的境地。例如异物的“胡须”和“牙齿”到底是什么,校方通报和有关部门的调查并未提到这些核心细节,只是单向输出结论,也没有完整的取样、封存、检测过程。正如网友评论,“我愿意相信这是鸭脖,但是你应该用更有力的证据来说服我。”

​从单一的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发酵至舆情危机,校方似乎并未意识到公众不买账的关键所在。甚至有网友曝料,该校一教职工疑似要求学生针对此事进行网上控评,让其公信力接连受损。一直以来,涉事方及相关部门在作舆论引导时,往往习惯了将结果直接单方面输出,让公众接受,认为公布了结果就是公布了事实。正因为如此,让“指鼠为鸭”成了罗生门。异物上的“胡须”和“牙齿”到底是什么?涉事学校及有关部门将公众的质疑一一回答,只有实事求是、详尽科学的调查,才能换来公众的信服。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