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 神十五 "" 神十六 " 乘组会师太空。据了解,目前正在空间站的 " 神十六 " 三名航天员计划于今年 11 月返回东风着陆场。

航天员们在太空的生活是怎样的?记者专访了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总体室主任吴大蔚。

01


(资料图片)

航天员上天之后会变高?

在失重状态下生活长达半年之久,航天员的身体机能会发生很多变化,比如," 上天之后会变高 "。

吴大蔚表示,按照目前国内外载人航天报道的数据,可能会 " 长高 "3 至 5 厘米,因此为航天员设计衣服时会预留一些尺寸。不过," 长高 " 是暂时的,回到地面在重力作用下会慢慢恢复。

" 在天上,椎间盘会伸长,‘缝’变大了,人整个就会长了。回到地面,在重力作用下就会慢慢压缩。"

在适应了失重的飞行环境后,航天员们需要做足身体上的准备,才能更好地返回地球。" 比如针对年龄、日常体能状态定下来每天跑步要怎么个跑法、自行车要怎么个蹬法,核心肌肉要锻炼到什么程度、心率要达到什么水准,这是靠一个体系来保证的。"

吴大蔚还透露,返回其实是载人航天当中比较危险的环节,这一过程中航天员所承受的压力可能比飞行中更大一些。" 通常大家都会觉得回来了很高兴,不会有问题,其实不是的。什么时候脱主伞?什么时候发指令?这些都有要求。"

吴大蔚将这一切工作概述为 " 让航天员容光焕发地回到地面 ",要 " 做一个漂亮的收官 "。

02

建设自己的 " 太空厨房 "

吴大蔚告诉记者,在航天飞行中,营养素的标准与在地面上存在区别,并非所有 " 地面标准 " 都适用于天上,比如在天上钙流失会特别快,因此在钙剂的应用上要特别小心。

" 如果大量补钙会导致结石形成,但不补钙又会带来一些问题,所以膳食的标准、钙的摄入在什么范围要确定。其他类似的还有铁、钠、维生素,这些水平都会有变化。"

日前,通过天舟六号向航天员运送的在轨驻留消耗品中,有约 70 公斤的新鲜水果。

吴大蔚介绍,除了吃膳食营养素片之外,航天员的营养摄入重点就是靠食品。在研发出相应的食品后,首先在地面人群中广泛品尝,收集大量数据,将优选后的品种组成食谱。营养均衡之上,还要考虑味道是否可口。

" 这次我们会有新鲜果蔬在轨植物栽培,另外还会做一些太空食品的加工制备。" 吴大蔚说,在未来,随着技术发展,可以将冷冻食材运送到太空,实现在天上加工制备。" 我们会做一个比较好的厨房,烧鸡腿是没问题的,烤面包、花生、红薯、主食类的、肉食类的,这些都能实现。"

03

太空也讲究垃圾分类

有人计算过,按照每名航天员每餐吃两包航天食品计算,在太空生活六个月会产生三千多个食品包装袋。此外,航天员在轨生活产生的废物、废气、排泄物等,相对于空间站的密闭环境以及空间大小来说,其体量是巨大的。

用吴大蔚的话,太空里的 " 每一针、每一线、每一包垃圾怎么收拾,都有文章 "。

吴大蔚介绍,在空间站有很多桶,干湿垃圾要分离,大小便垃圾和生活垃圾、实验垃圾以及废弃物,比如已损坏的设备组件都要单独处理。" 不同的垃圾处理方式都可能会不同,目的就是保证环境安全,不能让微生物等到处滋生,影响整站环境。"

据了解,在三名航天员搭载返回舱返回地球时,固体垃圾会跟着返回舱一并返回。这些垃圾在返回舱进入大气层之后被抛掉,在大气摩擦燃烧的作用下,最终烟消云散。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