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 记者 曲经纬

脑机助行系统、氢燃料混合动力铰接轻轨车、超分辨显微镜……中关村论坛上,京津冀三省市联合展示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成果“吸粉”无数。“吸引眼球”的背后,是京津冀各领域协同发展的支撑,协同创新共同体正在京津冀加速成型。


(相关资料图)

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非首都功能疏解见“新成效”,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组合拳”;雄安新区建设有“新进展”,宣武医院预计今年9月竣工,北京多块“金字招牌”在雄安悬挂起来;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生机勃发,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

北京研发津冀转化 京津冀开出产业之花

瞄准北京时间5月10日21时22分,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向中国空间站运送补给物资。搭载这艘飞船的便是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

“这是京津两地在航空、航天重点领域协同发展的代表作。”天津市协同办工作处二级调研员王晓军介绍,北京提供研发设计等支撑的同时,位于天津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天津基地负责制造、总装和测试,并通过海上通道运往海南文昌发射中心。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的模型就出现在今年的中关村论坛展览(科博会)上,是上届中关村论坛展出的“天宫”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模型后,又一京津协同创新成果。

21万平方公里的京畿大地上,北京研发、河北转化的故事也频繁上演。

中国智慧化程度最高的北京地铁冬奥支线、面向京雄“量身定制”的时速200公里快速动车组,以及国内首个、为北京获批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添砖加瓦”的氢燃料混合动力铰接轻轨车……都来自于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

“响应疏解非首都功能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公司以北京作为研发基地,而生产、制造、调试以及交付都在河北保定。”北京轨道交通技术装备集团电气领域专家孙新林说。

北京研发、保定转化的列车不仅应用于北京地铁3号线、12号线、15号线、11号线(冬奥专线),还冲出京津冀应用于浙江绍兴地铁1号线。公司的保定基地占地1500亩,年交付1300辆以上,真正实现“一座工厂带动一个产业基地。”

展览现场,“生”在北京、“长”在河北的易沃克特种机器人——弹跳机器人也享受到两地优势,降本增效。

这些顶尖技术产品集中亮相的背后是京津冀协同创新、产业协作之花频频盛开。

据统计,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签约北京项目507个。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新增注册企业累计超过4000家,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累计吸引336家知名企业入驻,落地转化重点科技成果33项,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9500余家。2014年以来,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累计超过3万项,成交额累计超2100亿元。

拥有全国首创“超分辨显微镜”“有感知能力的柔性电子肤”“金属透明电极”等科技成果的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揭牌以来,累计立项208项,139项技术转移转化,约10%的成果世界首创或者领先。这家科技部批准的以京津冀地区一流科研机构和大学为基础,组建起来的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致力于将前沿重大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在城市副中心、雄安、燕郊、天津设立分中心。“覆盖三地的技术创新中心正加快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北京本部着力建设专业力量、发展原始创新,津冀着力建设产业创新平台、梳理全产业链技术需求,通过这种特殊机制,实现创新要素流动、创新链条融通。”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负责人说。

“伴随着协同发展的不断深入,三地产业对接和创新协作不断深化,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氢能等领域,加快提升京津冀产业能级成效初显。”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携手创新的故事共同孕育了京津冀新业态、新模式、新活力:2022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是2013年的1.8倍;2013年到2020年,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从100增长到417.27,年均增速达到22.64%。一个更加紧密的协同创新共同体正在京津冀加速成型。

“两翼”协同比翼齐飞 两片沃土迎来巨变

曾经人潮涌动的“动批”变了模样:天和白马市场变身北矿金融科技大厦,世纪天乐市场成为北京金融科技中心……疏解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也是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优化提升首都功能的先导和突破口。数据统计,本市扎实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2014年以来,累计疏解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近30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市场和物流中心1000个。精准补建便民商业网点7700余个,实现社区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功能全覆盖。全市城乡建设用地连续减量约120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

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区,作为北京新“两翼”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化茧成蝶”助力北京再次起飞。

承接疏解,雄安新区中国中化总部基地项目轮廓初显、中国星网总部大楼进入二次结构施工阶段、中国华能总部完成桩基工程、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已确定选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4所高校在雄安规划建设新校区。北京协和医院国家医学中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雄安院区)2所医院项目选址落位。

雄安需要什么,北京就支持什么。北京市始终把支持雄安新区作为分内之事,扎实落实京冀两省市战略合作协议。去年,北京送到雄安新区启动区的第一批公共服务与民生保障项目“三校一院”中的雄安北海幼儿园、雄安史家胡同小学、北京四中雄安校区“三校”已全部交付使用,雄安宣武医院预计今年9月竣工,北京多块“金字招牌”在雄安悬挂起来。

几年来,北京40余所学校、5所医疗卫生机构持续对接支持雄安新区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积极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合作,助力雄安新区培训储备新职业和紧缺急需工种。共同谋划建设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3000余家源自于北京的高新技术企业在雄安注册,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和金融服务等领域的17家市属国企投资项目100余个。

有着“地球之肾”之称的白洋淀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持续加大,水质从劣Ⅴ类提升至Ⅲ类。天津港集团雄安新区服务中心成立,2022年天津港服务雄安新区绿色通道集装箱操作量超1.3万标准箱。

另外一翼,也迎来巨变。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今年将启动第二批市级行政机关搬迁。四年前,首批市级机关搬迁,四年后,副中心城市框架全面拉开。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开园后就成了“网红打卡地”,副中心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主体工程全面完工,已成为大运河畔美丽的夜景。张家湾设计小镇重生变为元宇宙应用创新的中心,运河商务区累计注册企业1.97万家,北规院、北投集团、华夏银行、首旅集团、北建院、北咨公司六家市属国企总部已落地扎根,高端优质要素不断聚集。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携手打造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北京与河北廊坊北三县项目推介洽谈会四年累计签约项目160个,意向投资额约1080亿元。北京的“专精特新”企业——联泰集群公司由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自主培育,海淀注册,新厂房于去年在燕郊开建,创新成果也随之跨过潮白河。随着京津冀协同走向深入,燕郊正加速融入北京的创新链条,越来越多的创新“候鸟”被水草渐丰、百鸟啁鸣的潮白河彼岸所吸引。

10条跨界道路建设、21条开工运营常规公交线路,北三县至北京国贸地区通勤定制快巴试点开通,京通快速路进京方向非高峰时段出京方向全时段免费通行……方便了两地通勤族。北京潞河中学、北京实验学校与三河合作办学,中日友好医院、友谊医院等16家央属市属医院与北三县医疗机构开展对口合作,朝阳医院等4家北京市属医院对口支持河北燕达医院成为三甲综合医院。3600余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域通办。公共服务配套越发完善。

绿色是城市副中心的底色,城市副中心正在加快打造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生态品质大幅改善。两地将依托潮白河森林生态绿带建设跨界协同的三大主题特色园——北部通燕运动健身园、中部国家级植物园、南部潮白自然教育园。

“北京将继续全方位支持雄安新区开局起步,高水平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推动二者形成错位发展、协同共进、两翼齐飞的生动格局。”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三圈”绘制“同心圆” 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通勤圈”“功能圈”和“产业圈”构成了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的三个“同心圆”。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展已四次亮相中关村论坛,今年首次以“三圈”为骨架构建展览,描绘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实图景。

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是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必经发展阶段。“通勤圈”主要是促进环京地区深度融合,完善区域快线,加强公共服务配套,形成同城化效应。“功能圈”主要促进京津雄联动发展。“产业圈”则在促进节点城市强链补链,聚焦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工业互联网、氢能等重点产业链,形成紧密分工协作格局。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已列入国家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数据统计,2015年以来,北京企业对都市圈企业投资次数累计超3.2万次,投资额超1.6万亿元。

“未来,京津冀三地将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推动北京‘新两翼’建设取得更大突破,强化交通、生态、产业、创新、公共服务等领域协作,加快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