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全国人大代表马恒燕:让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惠及每个孩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新华社银川2月20日电
新华社记者艾福梅
“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人最大的心愿。”这是五年前第一次参加全国两会的马恒燕面向国内外媒体讲述的一句话。
宁夏银川市二十一小学党总支书记马恒燕至今已从教39年,先后当过体育、数学和思政老师,抓过后勤、管过教务。2018年,她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就要为老百姓解难事、办实事。”马恒燕说,履职以来,她一共提出意见建议40多条,每条意见建议都是落地有声。
2021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马恒燕(中)建言献策。新华社记者李响摄
2018年在全国两会“代表通道”上,马恒燕分享了宁夏中宁县宽口井中石油希望学校学生柯原的信被航天员景海鹏“选中”朗读、以及这群山里娃组成合唱团登上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合唱节舞台的故事。
原来,在教育扶贫制度下,银川市二十一小学结对帮扶中宁宽口井中石油希望学校。借助互联网,城市学校的课堂、教研活动和先进教育理念被输送到乡村学校,乡村学校老师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也丰富了。
“希望有更多‘柯原’出现,所以我呼吁国家继续加大对宁夏‘互联网+教育’的支持。”马恒燕说。
当年7月,教育部批复宁夏建设全国“互联网+教育”示范区,更多资金、更多人才涌入宁夏,不断优化这里的教育生态。如今,在宁夏,农村学校“粉笔、教案、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已逐渐转变为“宽带、视频、远程教学”的现代化教育手段,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能唱歌、会画画,学习成绩提升了,就连性格也变活泼了。
2月14日,马恒燕(中)到银川市文萃小学走访调研,了解办学情况。受访者供图
这五年,马恒燕马不停蹄。她加强培训学习、不停走访调研,努力提升履职能力,让自己的意见建议不只是“泛泛而谈”,而是切中核心。
了解到北方学校烧煤取暖成本高后,为让孩子们冬天也能在温暖的教室里上课,她建议实施“北方地区农村学校、幼儿园暖冬工程”。这一建议很快得到落实,国家提高了生均公用经费标准。
2019年参加一次调研座谈会时,马恒燕建议完善教师准入制度,把好入口关,尽快推行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信息库和入职查询制度的建议,得到高度重视。随后,我国出台一系列文件、措施,又为未成年人筑起一道防护墙。
“双减”政策下,马恒燕看到一线教师工作量、在校工作时长的增加,呼吁减轻教师负担并提供有效激励与保障,让教师付出有回报,让更多人愿意留在教师队伍里。
这样的“鼓与呼”还有很多:规范管理“小饭桌”和“托管中心”,解决家长们的后顾之忧;增加教师编制,解决学校教师短缺的困难;加强学生法治意识,加大对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力度……“大家对教育有很高的期望,我总想利用自己的力量,能推进一步是一步。”马恒燕说。
2021年冬,马恒燕到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小学听课调研。受访者供图
马恒燕说,推进教育公平没有终点,未来她会一如既往把好理念、好做法推荐出去,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记者手记】
马恒燕在宁夏教育界有着传奇色彩——体育老师出身,先后担任三所学校的校长。
采访中她告诉记者,正是体育培养了她不怕苦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力,让她在每一个岗位都“拼尽全力去做好”。因此,面对如何当好全国人大代表这张“考卷”,她同样靠着拼搏的精神、专业的能力和为民“鼓与呼”的决心,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
40多条意见建议,每一条都切中当下教育的痛点和堵点。这固然与她一直在教育一线、有切身体会有关,但也离不开她牺牲休息时间不停走访调研,从大量素材中梳理出共性问题。每到一所学校,她不仅和校长谈,还要跟老师们交流;学校开家长会,她会赶来听取家长们对教育的“吐槽”和期盼;她更牵挂教育的主体,常常召集学生开“闭门座谈会”,让孩子们畅所欲言……
作为一名从事教育报道的记者,我见证了“互联网+教育”在疫情下如何有效保障教育教学顺利开展,看到了“双减”后孩子们脸上明显增多的笑容……这些离不开马恒燕等人大代表的呼吁,更离不开如马恒燕一样的教育人孜孜不倦的努力、默默无闻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