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重庆市大足区迎来“头彩”,延续2021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数量、工业经济运行综合指数均居重庆第一的强劲发展势头,在生产总值增速中拔得重庆市头筹,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8.8亿元,增长6.7%。

在这之中,工业发挥着经济增长主引擎作用。近年来,大足区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重庆“一区两群”发展机遇,聚焦“特色化、集群化、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融合化”,持续推动五金、汽摩、智能、静脉、锶盐、文创以及大健康、现代商贸物流等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6+2”特色优势产业格局,积极围绕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布局高附加值、高技术、低污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产业配套,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持续提升地区产业发展质量,加快建强“世界锶都”、中国西部五金之都、中国西部最大的高质量循环经济产业园和全市重要的汽摩生产基地、智能产业基地、文创产业基地,力争建成全国知名的特色产业高地,为加快做靓享誉世界的文化会客厅、建强链接成渝的“两高”桥头堡提供强大支撑。其间,五金、静脉作为特色产业代表提速发展,使得大足工业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为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2021年,大足特色产业完成规上工业产值达到764.1亿元、增长23.2%,占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的92%。

五金“上云”

标准加码行业话语权

作为中国西部的五金之都,大足五金不仅拥有千年历史,以刀、剪、锁为代表的多个花色产品更是出口至欧盟、俄罗斯、东南亚等70余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收获高人气。

大足五金出海后又紧乘数智赋能浪潮,开启“上云”模式,让五金产业数字化实力在全国“一马当先”,助力重庆加快打造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高地。

为推动产品数字化,全国首个基于五金制品行业的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在大足建成投用,激光标刻的“标识码”为每一件五金产品赋予了集原辅材料、工艺流程、生产批次、防伪标签、网络店铺等信息于一体的“数字身份”,有效地实现了上下游企业标准化对接、产品质量全生命周期溯源、消费用户与生产工厂直联。

为推动管理数字化,大足区建设了五金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并入选国家工信部2021中国“5G+工业互联网”优秀案例。平台以云制造、云财务、云智采、云智销、云仓储等云端管理系统帮助企业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

截至今年4月,五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平台已接入企业98家,标识注册数达6.1亿个,标识解析量达6.2亿次,为企业节约成本2000万元以上,成为重庆10个行业重要节点之一。大足五金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上已有472家企业完成注册,其中,120家使用了云码等应用系统,预计今年平台上线企业将超过300家。平台自建成以来,还吸引了山东临沂公安系统、中国移动等相关部门和企业多次前来交流学习。

聚焦五金产业,大足区使出的“看家本领”层出不穷。为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大足区出台了《五金产业10条》等系列政策专项支持;梳理绘制产业链图谱以招大引强,落地重庆北科等50个项目;创新扩展融资途径,为五金产业设立信贷专项资金;搭建专业平台助力销售,推进国家市场采购贸易试点申报和电子商务惠民惠企走进大足……

为增强工业设计能力,大足区成立了重庆市首个区县级工业设计促进中心,推动首批22家区级工业设计中心标准化建设;连续举办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大足锻打刀具创意设计专业赛”,纵深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多次针对五金产业“卡脖子”技术需求开展调研,加快攻克共性难题……

外修平台环境,内耕研发设计,双管齐下让大足五金的实力在数据中不断显现。当前,大足五金产业集群汇聚企业1500余家,可实现年产刀具8000万把、农机120万台套、工具2亿件(套)、建筑五金50万吨。2021年,大足五金机电产品出口达42.5亿元,占全区出口总额98.49%。

工业设计方面,大足区指导区内企业桥丰五金创建成为重庆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固豪木业等10家企业纳入重庆设计驱动型企业,3个产品入选首届“重庆好设计”作品。

值得注意的是,大足五金在行业中的话语权也在加速攀升。《大足锻打刀》《钢锹》《手板锯》《民用刀剪》等4个团体标准制定完成,以高于行业标准水平指导企业提档升级和规范生产,其中《大足锻打刀》已注册国家证明商标。

大足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大足将通过持续深化标识解析节点建设及推广、加快建设五金行业大数据中心、加强建设五金产业生态体系、实施“五金企业电商拓市提升计划”等措施,增强五金产品核心竞争力,打造全国知名的五金工业互联网品牌。

静脉“跃动”

力冲350亿级产业集群

在大足双桥经开区,循环经济产业园一边“吞”下城市垃圾,一边“吐”出再生资源。废旧金属、机械设备,经过集中回收、破碎提炼,“重生”产出钢、铅;工业废料,摇身一变“洗去”危险标签,成为再生资源进入城市运行系统……环环“化腐朽为神奇”的工艺流程正在大足串起条条静脉“黄金链”。

静脉产业,相较于像动脉一样直接为城市输送能量的制造业,承担着“排污纳垢”、保障城市“出口”安全的重任。在全球资源紧缺的背景下,第四产业静脉“回流”带来的节能环保和循环利用,成为了产业发展的“香饽饽”。

紧抓这一机遇,大足区迅速发展静脉产业,成为重庆市静脉产业聚集度最高的区域。落户了足航、春兴、德能等再生金属企业,艾诺斯、一电等蓄电池企业,重庆汇集、中天电废等废旧汽车、废旧电子电器再生企业……25家再生资源与新能源企业的集聚发力,助推大足区陆续上榜“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其中,作为北美最大的油气环境专业服务商,世界500强企业法国威立雅环境集团更是受大足创造国内最深页岩气水平井勘探

纪录和重庆领先全国的页岩气储备资源吸引而来,携手大足区打造全国首个页岩气行业环保示范基地。今年3月,威立雅环境资源服务中心项目已进入试生产阶段,预计今年产值将达4000万元。

当前,大足区静脉产业通过完善“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精益化生产体系,建设报废汽车拆解加工、再生铅镕铸、废旧电子拆解等项目,形成回路闭合循环链。现已具备年收集处理废旧家电210万台(套)、废旧钢材200万吨、报废汽车7.5万辆、废塑料7万吨、危险废物24.6万吨的资源再生综合利用能力。

数据显示,2021年,大足区实现静脉产业全部工业产值200亿元,其中规上企业26家、产值178.1亿元、增长42.6%。预估2022年,可形成100万吨再生钢、20万吨再生铅、980万千瓦时规模废旧电池再生利用产能,以及争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5%的废旧汽车、500万台废旧电子电器拆解份额等。

根据《大足区静脉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年)》规划,到2025年,大足区将打造300亿级静脉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以再生金属、汽车拆解、电子拆解、废铅酸电池综合利用为主的循环经济模式,建设以重庆市为基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依托,辐射中西部地区的西南地区结构最合理、产业链条最完善的静脉产业基地。

大足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围绕做好“特色产业高地”这篇文章,大足区将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生态链,着力补链强链延链,增强集群集聚效应,提升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加快壮大现代产业体系,力争全区五年内工业总产值超过2100亿元。(刘宇凡)

关键词: 一季度重庆大足区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双城经济圈建设 循环经济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