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16日股价大涨11.9%之后,今天中芯国际(00981)继续强势走强,盘中一度上涨超过5%,最后收涨1.6%,强势形态继续延续。回头看看,近一个多月以来,中芯国际表现确实抢眼,从3月下旬的最低11.18港元来算,短短2个半月,股价已经翻倍。
大陆第一,全球第五的晶圆代工企业,发展步入新阶段
中芯国际成立于 2000 年,面向全球客户 提供 0.35 微米到 14 纳米晶圆代工与技术服务,公司 19 年在全球晶圆代工市场市占率约 4.87%, 位列全球第五,大陆第一。2010 年后公司战略性放弃存储器生产,以逻辑芯片为主。2011-2019 年营收 CAGR12.7%,核心驱动力来自产能规模的扩张。公司在战略上同时兼顾先进工艺的追赶与 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自 12 年起持续盈利。随着公司自 16 年起加大了在先进制程的投入,capex 支出已超越第二梯队联电,折旧占营收比重迅速上升至 36%,高于同业 5%-10%。但这也是公司 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国产替代的趋势下,下游客户的转单效应使得公司在不断扩产情况下产能利用 率仍保持在 90%以上的高位,先进制程亦有订单支撑。两大客户较为稳定,17-19 年华为占比 17%-21%,高通占比 13%-17%,国产优质客户包括格科微、兆易创新、紫光展锐等。
逆全球化趋势浮现,中芯国际具战略使命
美国引导台积电在美建厂意味着其已全面开启了核心产 业本土自主化,逆全球化的进程。大陆半导体 18 年自给率仅 15%,国产替代亟待加速。IC Insight 预测 18-23 年大陆半导体自产规模 CAGR 将达 15%,将远高于市场增速 CAGR 的 8%,2023 年 自给率将提升至 20%。大陆半导体产业链各环节中,制造端最为薄弱且结构失衡。大基金一期 67% 投向制造,凸显晶圆制造自主发展重要性与紧迫性。大陆 IC 设计厂商的崛起打开晶圆制造内需空 间。大陆 IC 设计企业营收占全球比重由 2010 年的 5%提升至 2018 年的 13%。中芯国际作为国内 晶圆代工环节领军,资本市场与产业资金持续加大扶持力度。大基金对中芯国际及旗下子公司总投 资额 190 亿元,占大基金一期比重达 20%。同时公司将登陆科创板,募资额超 200 亿元。
14nm FinFET 正式量产,铺平未来升级道路
14nm 为业界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拐点,从 14nm 开 始采用 FinFET 结构。中芯国际于 19 年 H2 实现量产,成为继台积电、三星、格罗方德、联电后的 第五家。公司不断加速产能扩充,19Q4 月产能 3000 片/月,预计将于 20Q4 提升至 1.5 万片/月, 最终目标产能是 3.5 万片/月。中芯已成功切入华为荣耀麒麟 710 主芯片代工,后续麒麟 820 也在 认证流程。我们认为长期来看华为此前采用 14/12nm 制程的中低端机型主芯片将大规模的导入到 中芯国际。目前看来直至 5nm 均可继续采用 FinFET 结构。中芯国际解决了 FinFET 技术的关键问 题,意味着后续 12nm、7nm 等节点的升级路径不存在较大阻碍,均可继续沿用 FinFET 结构成果。
先进制程唯一挑战者
行业具有典型赢者通吃属性。台积电在先进制程节点上至少比同行领先推出 1-2 年,市占率自 2014 年后亦常年逾 50%。第二梯队的三星和格罗方德市占率仅 10%左右,中芯 国际市占率长期处于 5%左右。随着进入摩尔定律后期,工艺升级的边际代价不断变大。5nm 投资 成本是 14nm 的两倍以上,28 nm 的四倍左右。先进制程赛道参与者数量大幅缩小,具有 180nm 制程能力的晶圆厂有 29 家,而具有 14nm 量产能力的仅剩 6 家,目前仍处于先进制程主赛场的仅 剩台积电、三星和英特尔。随着联电、格罗方德退出,中芯国际为唯一先进制程挑战者。12nm 进 入风险试产阶段,N+1、N+2 研发持续推进,有望全面实现对第二梯队厂商的反超。
回归A股科创板,估值提升明显
作为“国产芯片之光”,中芯国际的上会受到各方的关注。5月5日,中芯国际宣布拟进行人民币股份发行并申请科创板上市;5月6日,中芯国际启动上市辅导,并于上海证监局进行辅导备案登记;6月1日,中芯国际科创板上市申请正式获受理;6月4日,中芯国际迎来首轮问询;6月7日,中芯国际对问询函作出长达207页回复。6月10日,科创板上市委宣布中芯国际将于6月19日上会。
近期的中芯国际股价节节攀升,一方面原因是其公司本身基本面的向好;南下资金不断买入,中芯国际的A股化,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由于投资者结构的不同,AH估值差距很大,是一直客观存在的事实,随着现在南下资金规模的不断扩大,对股票的定价话语权也越来越高,港股的A股化,也一定程度上给类似于中芯国际等这些中国核心资产的估值带来明显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