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人卦:古沙场的刀光剑影

【原文】

(离下乾上同人]①:同人于野②,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初九:同人于门③,无咎。

六二:同人于宗④,吝。

九三:伏戎于莽⑤,升其高陵(6),三岁不兴(7)。

九四:乘其墉(8),弗克攻。吉。

九五:同人先号咷然后笑(9),巨匠克相遇。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释义】

①本卦的标题问题是同人。原经文卦象后没有“同人”二字。同的意义是聚合,同人等于聚合众人。由于“同人”二字呈现的次数多,本卦用来作标题问题。全卦的内容专程讲作战干戈。②野:郊外。古时称邑外为郊,郊外为野。③门:这里指王门。古时碰着国度大事,常在王门前聚众训话、誓师、演练等。④宗:祭先人人的宗庙。⑤戎:队伍。伏戎:把队伍荫蔽起来。莽:蕃昌的树林草丛。(6)高陵:高地。(7)三岁:三年,这里指多年。兴:举,起,这里指打劫。(8)乘:登上。墉(yong):城墙。(9)号咷(tao):嚎陶,大声哭喊。

【解释】

(同人卦):在郊外聚拢众人,。有益于渡过大江大河。对待君子有益的占问。

初九:在王门前聚拢众人,没有磨难。

六二:在宗庙聚拢众人,不。

九三:把队伍荫蔽在密林草丛中,并攻克了制高点,但却恒久不能取胜

九四:登上敌方的城墙,依然没有把城占领。。

九五:齐集起来的众人先大声哭喊,然后欢笑,由于大军及时赶到,转败为胜。

上九:在郊外聚拢众人没有悔咎。

【解析】

主要的事变需求几次讲,从各个角度讲,讲深讲透,讲优秀。战争等于这类事变之一。这一次不讲事理怎样,不讲战争与别的诸事的干系怎样,也不讲战争策画,而是记述作战干戈的真实经过。从战前的典礼、誓师,到伏击战、攻坚战、突围战,甚至终究告捷、祝捷,按次写来。简约的翰墨,给咱们阐扬想象力留下了空阔空间。

誓师时的议论激忿振奋,跪拜时的持重持重,出征时的齐截英武,伏击时的慌张刺激,攻坚时的艰巨固执,被围时的扫兴挣扎,告捷时的惊喜若狂,祝捷时的民怨沸腾,加之铿锵作响的兵器碰撞声,人喊马叫声,哭声骂声笑声,全都记忆犹新,声声在耳。

咱们发现,前人曾把峻厉的战争典礼化了,艺术化了,哲理化了。以尊贵的名义拟订出繁杂的轨则,投进宏强盛年夜的智力、物力、财力以及人力,来演出人世间一幕幕惊天动地的场所排场境地,浓缩人生的意义。这确凿是值上咱们好好思索的一个问题。

同人者、本于泰否之变。而明人事者也。寰宇泰否。而人居寰宇当中。顺泰逆否。以孚寰宇之数。则人事尚矣。故同人以人名卦。见人与寰宇为三才。皆世运之主宰。人又能济寰宇之穷。应泰否之变。而为万物之首领也。在泰与否。寰宇几次。运数虽及于人。人末与于运数之主。故泰否属寰宇正变之象。唯同人则人也。人以处其正。顺其变。齐其不齐。而安危治乱。以奠人物。及于寰宇。寰宇无终绝。人亦无已经时。此三才皆世运之主。人又个中枢也。同人卦象。上乾下离。乾为老阳。离为中女。天火合明。同人乃光。以火之炎上。与天同明。而成天日之象。离为日。为后天之阳主。代乾而居正位。是为父子合德。前后孚道。以先天言。犹重乾也。往后天言。

乾退居西北。与南方离火相映。天空而气清。日升而亮光。后天日居天中。为万有之主。于是子代父。往后继先。光大中正之象也。离本出于坤。坤为重阴。离则阳中阴。阳内吸阴。为生成大用。故日出而大地亮光。日升而万物温育。日照而云雨津润。日下而万类昧息。此离之代乾有其道。而出坤有其德也。故天火之合。比于人道之用。人事之功。岂易言哉。含坤发乾。内阴外阳。而以阳化阴。以刚翕柔。二德乃孚。二气乃应。是为世界大用。而以同人象之。则同人者。寰宇合德。刚柔孚化。以成以育者也。神哉同人。至哉同人之用。非同人不克救否之危。不克启大有之富。是同人继否。亦天时人事当然者也。就卦爻言。五阳一阴。阴在第二爻。当内卦中位。为上正位。阳多阴寡。以阴贵。众阳从阴化。以阴上正位。为全卦主爻。则从之不掉于正。是为以正示世界之象。阴阳相翕。同回于正。是为拨乱回正之象。上为乾刚。刚健以行。下为离丽。丽明以守。内明外刚。不迷不辱。上道多助之义也。上有九五。正位乎外。下与六二。相应相成。内外同心。高低一德。合群济难之义也。故同工资亲。亲其所亲。不为外物所间。以亲从亲。不为他力所夺。则亲亲而尊贤之义也。同人以义。不苟于时。同人以情。不乖于位。时中而用。位正而安。乾惕无背。亮光有孚。则善与人同之义也。故以象君子。以喻正大。以工本钱。而能上人。以同为先。而致大同。此自古圣人、以人道治世界之始也。当鸿蒙初启。草昧始开。人事末章。天道自适。人皆无为。事皆自然。故无待人道。而生化悠悠。以迄昆裔。是为道生。洎夫人类孳繁。事业丰有。天时迁变。天时明白较着。而争讼以兴。奸宄斯起。茫昧之世。易为文化。德行之伦。比于利欲。因而安危代谢。荣瘁纷陈。治乱循环。夭伤迭见。是世运有泰否。而天道不终久。因而圣人乃立人道。以人治人。以人济天。以人孚人。以人救世。此同人之义所仿也。古昔尝见其效矣。同人之至。是曰大同。大者泰也。由否反泰也。故同人之用。在反乱成治。复否为泰。否以阴逐阳。而君子遯世。同人乃以阳涵阴。而小人异化于君子。此君子救时济难之象也。故同人者。人道也。

同人之名。以象所成。而人在寰宇中。当三四两爻。同人三四爻皆阳。恰与乾之九三九四同。乾九三为朝乾夕惕。九四为在渊。此同人之象。亦取贞利而涉川也。又乾九三九四以上从下。以己从众。同人亦取同于众人之义。盖曰同人。不独人众也。贵在能同。以我同人。人亦与我同也。故名同人。世之最艰巨者寡助耳。果上众助。何为不克。同人能救时而挽否者。以能合大众也。众不用在位。不用有势。而同人尤重在无位无势之人。盖当否之君子已经往位而遁于野。小人亦难留于位而逃之他方。是国中可托者。平凡公共。及野间君子耳。同人以正报酬主。君子能率大众以解救危亡。则同人之所取义也。故昔虞舜善与人同。而卒成盛治。尧不上舜。则四凶不往。洪流不平。世界末即安也。是尧之治。舜之功也。舜之治。同人之功也。舜始于耕陶。末尝有位也。伍于农渔。末尝有势也。而能佐尧平治者。同人之效也。故君子不难。难在能同人。众人求治不难。难在克。同于君子。此同人之要旨也。成心救时者。盍审诸。

同人卦辞。以同为用。工资主。而同字有以及同之义。有类别之义。盖阴阳并存。同必有异。以异而同上名。若无异。亦无同。既曰同矣。其异已经可知也。故在彼为异。在我为同。同是人也。或者为君子。或者为小人。或者为贵富。或者为贱贫。是以同之。是曰同人。君子有类。小人有列。贵富自高。贫贱自劣。是以同之。是曰类别。夫同而别焉。何以名同。薰犹异臭。水陆异居。冷煖异时。凹凸异图。方以类集。物以群趋。各同所同。始同于太初。故同者、同于不同而终同。非强之回于一也。以一合众。众自如也。以同集异。异亦获也。同人者。由己以同人。而人来同也。故同为动词。亦为名词。乃因果也。天气也。火物也。而合焉。则物之原亦气也。乾阳也。离阴也。而同焉。则离之用亦阳也。离以二阳中夹一阴。正以上阴成其阳也。乾上离以成同人之用也。乾刚健。君子之自况也。离亮光。君子之示人也。以正报酬主而非君子皆化矣。故同人自君子始。自君子利贞始。贞其守也。利其行也。有守则自强不休。有行则行地无强。忠信之道也。

彖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

此同人象辞。明全卦之体用也。同人于野四字。为全卦要旨。盖当否之季。君子往位久矣。而救时止乱。必起在野之君子。故首言同人于野。与需卦辞一义。言所始必有自也。然后文爻辞。有于门于宗于郊如斯。乃挨次顺序践诺之地。终不出一野字。故彖曰于野。野包全卦职位。明其非在朝廷也。于野而曰同人。是在野有所汇合也。非仅在野已经也。将合众以救难也。同人于野。乃正报酬之主。君子以己同人。而人同之。因而乎同人之用可见矣。以在野而能合众。必君子之孚众看者。君子兴起。众人随之。则虽在野。其命令之功。正未可量。故曰亨。利市也。否之不通。民苦久矣。同人以君子起于野。而反否为亨。不独君子也。世界同亨矣。以时当亨。而人能应之。其亨必矣。亨则所如能达。所至能利。道之阻者。莫如大川。今亨矣。则入可无阻。虽大川之险。涉之无碍。又以乾之刚健。离之亮光。以健行险。以明照暗。则大川犹坦途矣。故曰利涉大川。阳以阴用。火以水成。大川水也。而离火乘之。上乾之天时。因同人之人事。寰宇人三者合德。而利涉大川。亦由同人之功也。同人之用。以众志无二。而济难涉险。无所畏避。虽云涉川。非止于一涉也。由此以入。无倒楣矣。且大川比于事之最艰巨者。合力齐心以赴之。无不济矣。利君子贞四字、有数义。利为句。则言利涉以后。一切皆利。利君子句。则言同人利于君子。以助成其用也。君子贞句。则言君子虽入而利。仍自勉以贞。以否虽易。而时犹危。塞虽亨。而事犹困。非畅行之日。必朝夕戒惧。兢兢自励。以贞固培其本也。利君子贞句。则言天与君子以利。君子答之以贞。利贞相孚。天人同应。而利者因其贞。贞者获其利。利贞皆乾之德。以同人本乾为体也。同人以工资主。故以利贞为先。利贞内也。亨外也。由内达外。人道之大则也。故有益贞。然后应乎亨。即有君子。然后成乎同人。有人事。然后协乎天道也。

彖曰:同人柔上位。上中而应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化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正报酬能通世界之志。

此申释卦之义也。盖同人卦六二九五。高低相应。内外正位。故曰上位。三四两爻。皆与乾同故曰上中应乾。以人爻上中应。而高低上正应。故名同人。同主高低言。人主中爻言。此易卦例也。同者、以及也、合也。高低内外阴阳以及合也。人者在寰宇当中也。天居上。而下离火坤所生。犹地也。又离代乾。亦如重乾。故三四中爻。称为上中应乾。此卦之所以名同人也。名者、实之宾。以同人主宾相上。曰同人。犹曰人雷同也。在寰宇卦后。而以人继之。可见三才六位。易之本例固如是也。故福祸皆主于人即皆见于中爻也。中爻三4、已经详于乾三九四。为人道之本。人道之所见。一阴一阳。三四合则为七。人数也。坎离当之。在先天。艮当之。今同人以离承乾。故称人。如家人以离承巽。亦绅士也。凡曰人者。多重在此。苟掉其位。则不称人。不用贵贱也。唯上位。犹上时。时位同爻。乘时达用。乾之志也。故同人虽在野。而能救否以救国。则君子之任也。人指有人道之君子。若否之匪人。则掉人道者。即掉位也。虽贵不贵。唯能祸人。欠缺以顾全人类。故曰匪人。不曰物而曰匪人明其已经掉人道。虽人形具存。犹非人也。同人之人。正以上位。而全人道也。故属之君子。此卦首言利君子也。与否之倒楣君子恰相对待。由此言之。可见易教之旨亦可徵易辞称人之由来矣。

同人卦象。以同人继否。使世界危而复安。乱而转治之象。非平凡事业可比。人类所以不灭。国度所以不亡。皆在因而。可不重欤。讲易至同人,实为世纪上一大改革。而寰宇。而寰宇万物随之回生复育。以传无量。易虽主循环去来交去。而新者非旧。有如否之复。非泰而为同人。同人与泰异也。是谓入化。旋变旋入。愈转愈化。以成此无绝之世运。寰宇不能为之。造化不能主之。则自然嬗递之迹。在寰宇造化当中。而合人物以共入者。故曰同人。寰宇与人同其功也。

同人二字。实含有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意义。宛如一个体。名曰同人。非泛称也。必相反助。相提构。然后上同人之力。必先绝同人之谊。以同于人。然后人来同我。故同人上为天。下为火。火合于天。天自火出乃。乃明示由内推外。由己及人微义。非昧昧然能同者也。今之自命同人者。恒以进之反对待为志。而不求其来同之道。诗书称同,必曰来同。以我有招来之道也。不求其来。而看其同。是欲登而忘线路也。甚者因同人而成仇怨。愈亲愈离。揱近愈隔。终至同船敌国。莫可挽敉。同人之利末见。而害己深。岂易教同人之旨哉。故离有附丽与别离二义。善则丽之。恶则离之。同此象也。犹敌对待也。恩则婚媾。怨则寇仇。同此位也。是在人之自致之矣。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已经见前讲。乾行也三字。明上三句之取义也。以同人于野。本非亨象。而上亨者。本乾以行也。乾刚健而大。纯阳不沉故能包举世界。无所不通。利涉大川。尤其乾行之验。古无大船广渡。坚桥遥济。居恒所惮。不在山而在水。溪涧天边。方船可航。而大川则不随意马虎涉。果不上已经必涉者。先卜之。以审天时。而避迫害也。故古易筮辞。皆明示之曰。利涉大川。或者倒楣涉大川。此全易各卦屡见者也。其曰利涉者。必先孚于行。行而吉。则涉之利。若不成行。遑间涉川。行必因乾。凡上乾之卦爻、犹乾也。以阳浮而升。故能遥行而涉水。此同人之利涉。本于乾行也。行犹德也。乾行犹天行也。以德成用。乾行即乾德也。乾德元亨为首。同人之亨。乾之亨也。以乾行野。且利涉大川。是同人之亨。始于足下矣。下离上乾。离为文化。乾为刚健。而高低上中正以相应。是君子而能正其位也。此位非官位。犹中庸素位之位。言君子能以正行其分内事耳。君子居则为世界之看。行则立世界之功。同人君子以正位而出行。则所至无不正矣。正者定也。一人正而世界定。故曰唯正报酬能通世界之志。志同而皆应。则亨及世界。此同人之用。以君子成。君子之用。以乾行。外乾内离。刚健文化。虽正世界之位可也。始于近。成于遥。发于野。兼乎世界。此全卦之一向也。故蒙曰利君子贞。贞正也。

同人一卦。与大有为正反。有同人然后有大有。此明示人生不能无群。茂密不能独致。人如是。家如是。国亦如是。不有友助。不上成大业。不有劝告。不上成大德。故易曰日新之谓大德。富有之谓大业。大德大业至矣哉。大有者。大业之获也。同人者、大德之成也。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是同工资大有之本。居大有之先也。而何以同人。则在干德。德小少同。德大多同。德普一国。一国来同。德及世界。世界来同。德有末足。是同而无本。虽群亦鸟合耳。安能济大难。立大功哉。故同人以后。继以大有。切看同人。克充其德耳。故彖曰、上中而应乾。乾德之备也。中、德之诚也。外备内诚。世界无不同矣。故曰同人。言凡人皆可同也、而必始于近、故首曰同人于野。野人近而易亲。脾性无伪。言行无阖。故最易同。由野推之。蛮貊可同矣。是故释文曰、唯正报酬能通世界之志

象曰:天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此明同人之象辞也。夫同人非绝兴以及同也。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此理之自然。事之自应也。故阴与阳。柔与刚。必相上而用始彰。仁与义。恶与善。必相校而德始见。天火同人。各有类也。乾健离明。各有适也。高低内外。各有位也。大细遥近。各有职也。以类则同。以位则定。以适则从。以职则顺。顺以适时。定以孚道。从以广权。同以扩教。故君子以之、而类其族。辨其物也。致之于齐也。行之以宜也。虽良莠不同用。好寙不同重。因材而器使之。酌行而利之。合功而序之。分效而剂之。则牛犬可致其能。土木可罄其才。正邪化于教。愚智全其材。是则世界治平。人民安康。恩怨无争。利用无疆。天上其清。火发其光。乾着其健。离昭其明。君子之道。与时偕行。此同人之大用。而义始于亲亲。故近者先从。遥者亦顺。贤者先同。愚者亦定。是类之为化。而辨之为绝也。物不有异视。族不生比喻志。则齐于不齐。异于沟通。是君子治平之本也。同人之精蕴。天火之合德。明健之相应也。故象辞申其义耳。

同人象辞曰。类族辨物。役夫已经言其义矣。而最要者、为人道之大用。中国古代学说。与中古异。异即道儒之别也。而儒教之异于道。则自年岁战国始。在役夫时犹同也。古代论性德行目。初分为二。即仁与义。继分为四。即仁义礼信。而不及智。以智为外。而躲于不显。故谓之用。易所谓显诸仁。躲诸用。用即智也。仁则概四德。故乾坤四德。元体仁。亨体礼。利体义。贞体信。不言智也。在中庸曰成己仁也。成物智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也。始以仁智并举。然犹分袂内外体用。与易义同。至孟子列举四端。始以智配仁羲礼。

而不及信。后人更演五常。以信居中。合五行之土。是混一内外体用而言也,以视易教。巳有悬殊。易之躲智。非不知智也。以上古德行径重。不取巧,不尚智。故不明言之。然智为人生大用。寰宇大功。岂无所示于易乎。则乾之大知。坤之知去。与各卦爻言知者。皆明智也,无非称为用。不名为德耳。知者以物为象。故礼曰物至知知。大学更序其挨次顺序、曰致知在格物。此皆本于易教也。在易之需讼二卦。业明示格致之要。而同人类族辨物。尤其简切指出用知之道。知由物明。物由知定。昆裔所谓唯心唯物两大派系。辩论时时者。实皆掉之偏也。无物无以见其知。无知无以别其物。知物同重。即心即物。脱往知物。非物非心。此心与物。相为因果。相成其用而已经。类也、辨也、知也。族也、物也。以知格物。以物致知而己。故取象天火同人。有火之亮光。始能绝其知。有天之健正。始能格其物。知绝而不害其明。则智既仁也。物格而不损其正。则体即用也。故心物两上。而人己同成。成、诚也。诚、通也。通而无阻世界皆回。此同人之始。在类族辨物。而人道之初。在格物致知也。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

此同人初九爻辞。言同人之始动也。同人以动成用。既曰同人。必有与也。由近及遥。由亲及疏。凡我人类。皆可与也。则自最嫡亲者始。是家门也。门者入出之地。出必由户。今以出行。故称门不曰家。门之人。即家人也。家有内外。由内及外。皆同于门。以齐集而启行之所也。在卦曰于野。乃总括之语。往后各爻所于。则就其所至而名之。初爻方动。行方举步。则最早之地、门也。由门以同人。示将去也。以门为闲。进则阖。阖则不同人矣。今曰同人。是且出之象。而曰于门者。明其暂止也。将去且驻之意。以同人非独也。非己也。必有合者。既约之矣。必有所集之地。门虽末广。究利于行。一也。既有同人。必有所为。行虽以渐。入不宜滞。门之为地。仅足少竚。二也。同者以亲。聚者以近。接近之与。皆非外人。首及于门。明其交密。譬之同居。不分畛域。三也。此君子所以同人而首于门也。我亲彼近。情密志同。以其素知。尤堪心信。则其同也。更奚咎哉。盖同人一卦。皆志于公。高低中正。皆孚于德。公德所发。又始于嫡亲。则其本已经培。其用必大。故虽无位。不忧其难命令也。虽无势。不虑其弗从命也。言其无咎。以君子之行也。

象曰:出门同人,又谁咎也。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言既曰同人。一时门出。纯由义合。自无所上咎也。所谓咎者。指在野言。今为君子。虽在野。而以德胜众。故能免咎。其义易明也。

六二:同人于宗。吝

此同人六二爻辞。言本爻之用。与同人之所徵。异于初九也。六二以上内卦之正。处阴柔之位。当独贵之时。五阳一阴。以阴统阳。若非上九五之应则难免遗害家国。优乱纪纲。今有乾九五在上。而傍以群阳。俾阴洽于众。而不掉其正。故能遥害而保其邦家。唯以阴位阴爻。最易干出位之嫌。虽君子处之。仍难免于吝也。吝者惜也惜其位。而勖之以自惜也。易之称吝者。皆此义也。明其位与时。末畅所欲为。事与力出欠缺于用。必自谨约以善处之。否则咎至也。悔来也。故吝与悔对待。知吝则无悔。不知用吝。悔且无及矣。六二爻辞。以同人言。既削发门。则其最近最亲者。以宗为好。宗者祭先之地。亲族之所。尊亲并重者也。言尊则宜敬。言亲则宜爱。敬致使其诚。爱以广其德。是同人之本也。而曰吝者。宗主族言。以同姓为本。人类众矣。以姓集群。必有难广者也。以族行事。必有不胜者也。故曰吝。有所欠缺乃吝也。今六二以同人于宗。在亲亲言。固无憾也。若推之于乡党、于国、于世界。是吝也。而同人者。人类已经众。非独亲亲也。必由此而尊贤。而爱众。而仁民。方达同人之用。而收协以及于变之功。故曰吝者惜其狭也。然必因狭以绝其道焉。若为其狭而求广之。则吝成悔矣。亲亲之末能。欠缺以言平章黎民。家之末齐。不能及于治平。此事态事势所限。理论所然。不上踰越也。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此申释爻辞之义。明为道之当然实同人之必经阶级也。夫同人之旨。为救时也。非一姓或者一系之事。宗者一姓之尊。或者一系之主。非大群也。而由小甚至大者必先焉。所以厚其基。而蓄其势也。故初九曰门。六二曰宗。皆循序渐入之义。虽吝无伤也。又六二以阴上位。在象有回旋旋转中止之势。亦吝也。盖阳升阴降。初九升至此忽一顿也。然家属之安。不后于乡党。家为邦本。同人宇宗。正为将大同也。宁可忽乎哉。

宗字虽指宗庙宗族。实系包举一宗之长。一方之主。非属全数者。皆可目为宗。如一党之总部。一教之总会。亦宗也。言为一姓、或者一派人众齐集之地也。同人以类族辨物为先。故出门以后。即合其宗。以各有宗也。各合其宗。而致之大同。则无不同矣。族有宗。物有聚。以此集众。近而易亲。情易通。志易达。较之泛求其同者。事半功倍矣。然所谓吝道者、恐因此各自党各立家数,而不能大同也。故必由此推而同之,使宗与宗合。群与群亲。则免于吝矣。是同人爻辞之微义也。世之欲救时者。必先知之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此同人九三爻辞也。言九三爻象。有变异之虞。而君子处之之道。必郑重。九三重刚不中。与乾九三同。下为六二。上为九四。刚柔相异。先后相妒。而本位过刚。首相不协。是险象也。同人之入。将有为也。阴处于内。将与仇也。阳扬于外。将有忧也。其酿成师。兵之象也。其敌为比。党之象也。而掉离之亮光。易坎之险陷互巽之伏进。非乾之刚健故有伏戎于莽之语。莽者草莽也。粗率也。暗昧也。戎者兵也。害也。伏者犹末动也。伺隙者也。同人而曰伏戎。乃君子遭小人之嫉。而思所以害之也。为君子者宜以贞自矢。以亮光示人。以乾惕为戒。则可兔戎莽之祸。故当往其蔽晦之地。就于博识之方。升其高陵。正与伏戎于莽相对待。彼伏草昧。我升博识。彼以戎兵。我怀道义。彼为固位。我志贞洁。彼图娇纵。我行安恬。则伏戎何伤。同人之功可致。险陷不害。同人之信愈孚。故曰三岁不兴。以明其无求入之心也。升其高陵。人所共见。三岁不兴。人所共看。则今之退者。以成后日之入。今之遥者。认为后来之近也。夫伏戎者。必有所恃于力也。若与之争。胜负末可知也。唯离其伏地。上于高陵。以示无与争强。则世界当共谅也。三岁不兴。久也。非必三岁也。盖示人以久。而勿樱其忌也。我既为久隐之谋。众尤切夙起之看。则处之固定。而行之恬然。始之缓图。而成之必速。是君子之入也。同人之渐也。辞旨深矣。

同人之反为大有。乃去来相反也。而其对待为水地比。则敌也。其对待反为地水师。则原形反也。盖阴阳位时。均反对待也。地与天对待。火与水对待。而相仇视也。在同工资君子之朋。在比为小人之党。在师则争矣。争则有胜负。既非一人之讼。则兴大众之师。师之与、比。为去来卦。而与同工资反对待卦。故用同人者。必防师比之害也。比之入也则为升。升为地风。风水合化为涣。水风相激为井。涣则化仇为宜。井则因恨成仇。此在人之入退应之。入而不富。或者退而掉宜。皆有咎。唯用升则无害。同人九三爻辞曰、升其高陵。而升之九三。则日升卢邑。既曰升。必自下上登也。虚同墟。即墟里也。而与高陵相差一间。然在同人。以渐入为志。九三因莽有伏戎。不能不升于高陵。以窥其躲。而避其害。此君子洁身自好之道也。加上比师相袭。寇仇难懂。不升则有井之。此升字不独为升卦也。风云末已经。岂能自陷旋涡中哉。必本离亮光之态。而守乾惕之羲。以合于同人在野之旨也。故曰三岁不兴以安行也。小人之气焰末绝。君子之朝上入步宜迟。故有三岁之语。三岁言其久也。若暂则三月三日亦同。三者众也。视时地所宜而定之。此即同人要义也。

象曰:伏戎于莽。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也。

此声明爻辞原义。而教昆裔卜此爻者、所宜小心也。所谓敌刚者。以敌犹刚强也。故有伏戎之象。实本于六二在其下也。六二为阴。其下如陷。又以九三重刚。九四亦然。上刚下险。两不相容。故曰敌刚。同人全卦。皆以亮光乾惕为用。敌刚不宜与争。故升其高陵。以孚卦义。而三岁不兴。为行入固定计也。同人主入。主渐入。故曰安行。曰安则无虞于戎莽。日行则无碍于同人。以行而安。君子之道也。小人则不克矣。故明知莽有伏戎。而不履其险。明为求入。而必图其安。此升其高陵。一则避祸。一则计功。一举数上。果非然者。同人之用将穷。救时之义奚在。如恃我有众。而与戎莽一较其力。必且先受其害。更妨于事。于是因敌之刚。则求策之全。因地之险。则求行之安。而人以暗昧。我以亮光。人逞强力。我以坦白。德足以胜之也。故三岁不兴。正兴之备也。按卦象阳爻主入。九三入。于九四。皆阳也。亦升之象。亮光之地。在乾九四曰、或者跃在渊。无咎。此则主升。以乾下卦元阴爻也。然义亦须自反自贞。不上大入。以犯娇纵之愆。而背乾惕之训。故九四有弗克攻吉之辞也。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此同人九四爻辞。明本爻之用也。同人主入。而起自野。则其终必及城墉。以国之政令必自都会出也。墉者城也。乘者薄也。入所致于城。犹末遂进也。然城为保民。君子之至也为救民。彼恃固以敌我。则虽乘墉。不克攻也。非不克也。义弗可也。以救民而伤众。非义也。起于野而上众。故能乘墉。因于民而虑殃及无辜。故弗克攻。然弗攻。非中止也。徐图他道也。在卦九四本重刚。与九三同。城墉为守。刚之象也。而以资敌。则亦刚敌也。敌刚则宜柔取。避多所损伤。以全其一向为平易最近之义。民无罪也。故胜而不攻。且以攻末必即克也。坚城易守。遥师难攻。若以力较。末见有功。弗克攻者势也。亦义也。同人之旨。本于仁义。基于安徐。弗成险以幸运也。九三以安行。九四以弗攻。皆一义也。既弗以力服人。则人必为德所化。是弗克攻。正所以攻也。虽义弗克。而事则克也。故曰吉。吉指大众言。无不吉也。同人之吉也。以善于用刚。故吉。亦犹乾九四在渊之意。自反以顺众。自抑以伸义。此全卦本于君子贞三字。而获吉亨也。

象曰: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则困而反则也。

此申释九四爻辞原义。而见君子处之之上吉也。夫乘墉岂不克攻哉。为义弗可也。义者谓准诸道理之宜。及人我之利也。乾卦曰、利者义之以及也。利物足以以及义。是义即利也。唯能利始为义。若有倒楣。非义也。以乘墉已经胜也。人已经困也。若遽攻之。于事或者有功。而所损者大。损己固非义。损人亦非义也。义在绝其利。今有所损。义弗可也。按之道理。皆末宜也。我入而无所凭。敌困而有所恃、对待立不决。必害于大者遥者。故曰义弗克。明其非不能攻也。乃好坏之不均。而于义弗许也。然既不克攻。则奚有吉占。设浅躁之见。必谓其吃力不谄谀。弃而不取。困而不进。徒掉机宜。安有。而不知君子之服人也。必待其心悦诚服。势可攻而弗攻。墉可破而弗破。不争暂时之快。而怀柔其住民。不恃大众之威。而锡恩于末顺。是则君子攻心之策。抑亦军法万全之计也。曰吉者。盖明知其终吉也。所谓困而反则也。则同侧。反侧者、不安也。住民被困。不安其处。势将自变以投我。一也。敌虽困守。不安其位。势将迫其臣下携贰。以回顺大众。二也。动于民者、则城无与守。动于下者。则主无与助。皆将自溃以迎我。宁待攻耶。此不攻而上。其吉可见矣。故曰其吉则困而反侧也。言吉之由于反侧也。困之不往。则反侧必至之势也。困而示恩。则反侧尤易见也。故吉之由来。则在于困而使之反侧也。夫反者与正对待。侧者与中对待。于彼为反侧。于我则正中也。九四以刚行柔。以阳居阴。故其效如是。此弗克之吉。较克尤大也。或者曰反则谓自反也。亦同。盖待其自反而去返也。故曰吉。

九五:同人先号。然后笑。巨匠克。相遇

此同人九五爻辞。言同人之大成。及爻象之义也。九五居外卦当中。为上位。下与六二应。为上时。故爻辞言其吉也。然同人本无位。今九五曰上位。乃上地也。同人全卦至此。固守俱见矣。夫同人以六二一阴。与上九五应。先阴后阳。中而不顺。正而难从。其终也。以君子之德。遇阻而亨。逢艰而利。固非一路顺入也。必经验顿挫而渐通。必循抚贞固而渐达。其在九三九四二爻。已经见其义。而九五以阳刚直位。本为亨利之时。亦由三四蹉跌。六二间隙。众志难一。告成匪易。故曰同人先号咷然后笑。号咷哭呌也。同人经九三之伏莽。遭九四之反侧。前之为敌者亦成友好。相猜者亦共起居。所谓同人愈同愈众。愈集愈多。而有不召去返者。末告自至者。既集中之非原人。则猜疑必有难免。先号眺者。相畏忌。不敢遽接近而呼号也。相备戒。不敢即坦白、而忧泣也。然君子主之。众人从之。以诚订交。则忧疑皆释。以信相与。则呼鸣亦忘。故破涕为笑。化愁为喜。恩仇皆泯。遥迩同欢。而同人至此诚大同矣。既有大群。自增大力大举。而巨匠克相遇。不为我敌。且与我同入矣。巨匠言其众也。相遇言其顺也。克言其成也。此所以先号咷然后笑也。在君子本无争胜之心。固不欲与人之师战。目下当今以德所感。师亦去返。此相遇不号眺而相笑也。君子之入也。为救时。无夺位之谋。其起于野也。为应众看。无自卫之志。故不设兵卒。不较战争。人之以兵至者避之。以战言者往之。而兵亦人也。明知为国用。则可服于德。而不附于势。从于义。而不袒于私。故至九五君子之德大明。同人之功已经着。遂有全师来从者。而君子初犹末允焉。待其既近。隔膜已经除了。则前末同者。至是亦同人矣。此九五之称同。直括巨匠相遇言也。而三四两爻、则不曰同人。以尚末同也。初二之同人。小同人也犹有敌友之分。九五之同大也。已经消人己之界。故称同人。明其用也。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巨匠相遇,言相克也。

此声明爻辞之义也。所谓先者、解缆有前后也。同人先行。而巨匠后遇也。先行末知。乃有号咷之情。后遇既明。遂成一笑之顷。言初疑而终信也。其信者、在同人之能中直。中则正。直则诚。诚正交至。何人不信。故曰相克。克者能也。人之不相上、曰不相能。相能即相上也。即克也。甚至诚相与各克其私也。即低廉优点也。非相胜之克也。盖九五与六二应。一刚一柔。两两交孚。皆居正位。故有此象。中直之效也。不曰中正者、应下也。以直接于下。非独正也。唯直能大。唯大能容。故巨匠不以众相猜。而同人不以先相拒也。然在九五。系同人大同之时。设当之者、无中直之行。而起猜拒之念。则所谓克者反为胜。而笑者反为挪揄矣。盖号咷情也。笑则易诈。遇者事也。克则为侵。好坏一反掌耳。当之者、必以中直示人。以诚信接物。则号咷之情。易为欢忭。而相遇以后。皆能协以及。此德之所化于事也。故应数为正。反数为变。如德以行。自孚象之正义。睽情而作。将背辞之大纲。好坏福祸。人自致之。天不与也。若德之不胜。则相克酿成受制。如五行之克也。君子于兹最宜慎之。

同人卦自九三以上。虽入而有阻。虽利而有险。盖所谓时位然也。其缘故即在六二一爻。以阴居正位、而在内。其势尚盛。虽群阳环之。不随意马虎异化。此与乾卦之不同也。而又异于姤与履。姤履虽皆五阳一阴。其阴爻非正位。不上时。不能抗群阳。故随阳而动。不相龃龉。同人则以正位居内。以应乎乾。在一方言。为同人之友。可使同予我。在两方言。则其初乃相敌也。故时相忌妬。而骤难大同。故有伏戎乘慵号咷巨匠之象。皆难免于仇视也。然君子以德化人。不以力屈人。虽我众彼寡。不以势降之。虽我直彼曲。不以争拆之。如禹讨有苗。太王事獯鸾。以仁义示人。不凭其强力。此即先王耀德不不雅兵之义也。况同人本起于野。其地已经殊。那时又别。则屈身叱责。理之宜也。事之顺也。故能亨吉。而克成同人之用也。

上九:同人于效。无悔

此同人上九爻辞。言全卦之终也。同人之同。以工资主。而最终上九之爻。曰于郊者。始志末伸也。虽志末伸。时所为也。既获大同。有何悔哉。在前五爻。以入为志。而始于门。最终郊。入则入矣。于事业末达也。自九五之能大同。终不获为国中主政者。始于野。最终野耳。故彖以同人于野四字。决意贪图全卦。上九之郊。虽近国门。仍野也。君子末尝以上掉为怀。虽不上位。终无尤悔。卦例外曰悔。本作悔。内曰贞。能贞者免悔。君子贞三字。已经见卦。则无悔也。正其宜矣。况同人至郊。其众其近。足以策其后矣。将何悔乎。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上也。

此申释爻辞之义耳。盖同人既终。则其变者大有也。君子同人至郊。其所谓通世界之志者已经达矣。而曰末上者。以君子之始于野。最终野。虽天下来同。而末能用其志于国政。故曰志末上。盖物穷则不通。事极则不入。上九已经穷极。虽有盈郊之同人。不能与入于国政之位。所谓有民无权。有众无位。与乾上九恰相对待。乾以高而无位。故曰亢。此如下而无位。故曰郊。郊下也。外也。言犹在外也。乾以居高无位。其下无辅。故曰有悔。此以在外无位。同人至众。故曰无悔。以在外无位宜也。居下而上众。必德之孚也。德至而位不与。虽志不上。而悔自无。况君子志不在位。虽事若末达。而心已经安。志若末伸。而誉已经积。则留以待时。正君子之行也。又何悔耶。故志末上三字。明事态也。处否乱之余。依在野之身。无可凭藉。无能骤入。则志之不上。非人之咎也。君子于此。自无悔尤。若以小人。则必假外势以遂其欲。因时乱以动其众。则必干亢之害。而贻后来之羞。故无悔。指君子也。而全卦一向。皆以君予为主。虽不上大用。君子固自贞矣。故志末上非凶也。不雅其酿成大有。则可见其拔擢之厚也。合而论之。同人之复大有。乃因果也。与他卦为正反者不同。他卦皆反。唯二卦相成。岂非由同人之积善。然后占大有之收成欤。故同人曰利贞。大有曰元亨。而皆为高低相应之象也。高低即内外。在野当作内外讲。以无位也。同人本对待等。故称内外为当。

易经第十三卦,天火同人,乾上离下天火同人卦详解

本卦的标题问题是同人。原经文卦象后没有“同人”二字。同的意义是聚合,同人等于聚合众人。由于“同人”二字呈现的次数多,本卦用来作标题问题。全卦的内容原专程讲作战干戈。离,亦三画卦之名。一阴丽于二阳之间,故其德为丽、为文化;其象为火、为日、为电。同人,与人同也。以离遇乾,火上同于天,六二上位上中,而上应九五,又卦仅有阴而五阳同与之,故为同人。于野,谓旷遥而无私也,有亨道矣。以健而行,故能涉川。为卦内文化而外刚健,六二中正而有应,则君子之道也。占者能如是,则亨,而又可涉险。然必其所同合于君子之道,乃为利也。咱们来瞅,这个卦是异卦,上乾下离,乾为天,为君;离为火,为臣民黎民,上世界火,火性上升,同于天,高低以及同,心照不宣,人际干系以及谐,世界大同。其大象: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君子正心赤心,与人以及同之象。序卦曰:物不能够终否,故受之以同人。此谓济否非同人不成。卦曰:否终则倾,故同于人。通而利涉矣。卦曰:同人者、本于泰否之变。而明人事者也。寰宇泰否。而人居寰宇当中。顺泰逆否。以孚寰宇之数。则人事尚矣。故同人以人名卦。见人与寰宇为三才。皆世运之主宰。人又能济寰宇之穷。应泰否之变。而为万物之首领也。在泰与否。寰宇几次。运数虽及于人。人末与于运数之主。故泰否属寰宇正变之象。唯同人则人也。人以处其正。顺其变。齐其不齐。而安危治乱。以奠人物。及于寰宇。寰宇无终绝。人亦无已经时。此三才皆世运之主。人又个中枢也。同人卦象。上乾下离。乾为老阳。离为中女。天火合明。同人乃光。以火之炎上。与天同明。而成天日之象。离为日。为后天之阳主。代乾而居正位。是为父子合德。前后孚道。以先天言。犹重乾也。往后天言。乾退居西北。与南方离火相映。天空而气清。日升而亮光。后天日居天中。为万有之主。于是子代父。往后继先。光大中正之象也。离本出于坤。坤为重阴。离则阳中阴。阳内吸阴。为生成大用。故日出而大地亮光。日升而万物温育。日照而云雨津润。日下而万类昧息。此离之代乾有其道。而出坤有其德也。故天火之合。比于人道之用。人事之功。岂易言哉。含坤发乾。内阴外阳。而以阳化阴。以刚翕柔。二德乃孚。二气乃应。是为世界大用。而以同人象之。则同人者。寰宇合德。刚柔孚化。以成以育者也。神哉同人。至哉同人之用。非同人不克救否之危。不克启大有之富。是同人继否。亦天时人事当然者也。就卦爻言。五阳一阴。阴在第二爻。当内卦中位。为上正位。阳多阴寡。以阴贵。众阳从阴化。以阴上正位。为全卦主爻。则从之不掉于正。是为以正示世界之象。阴阳相翕。同回于正。是为拨乱回正之象。上为乾刚。刚健以行。下为离丽。丽明以守。内明外刚。不迷不辱。上道多助之义也。上有九五。正位乎外。下与六二。相应相成。内外同心。高低一德。合群济难之义也。故同工资亲。亲其所亲。不为外物所间。以亲从亲。不为他力所夺。则亲亲而尊贤之义也。同人以义。不苟于时。同人以情。不乖于位。时中而用。位正而安。乾惕无背。亮光有孚。则善与人同之义也。故以象君子。以喻正大。以工本钱。而能上人。以同为先。而致大同。此自古圣人、以人道治世界之始也。当鸿蒙初启。草昧始开。人事末章。天道自适。人皆无为。事皆自然。故无待人道。而生化悠悠。以迄昆裔。是为道生。洎夫人类孳繁。事业丰有。天时迁变。天时明白较着。而争讼以兴。奸宄斯起。茫昧之世。易为文化。德行之伦。比于利欲。因而安危代谢。荣瘁纷陈。治乱循环。夭伤迭见。是世运有泰否。而天道不终久。因而圣人乃立人道。以人治人。以人济天。以人孚人。以人救世。此同人之义所仿也。古昔尝见其效矣。同人之至。是曰大同。大者泰也。由否反泰也。故同人之用。在反乱成治。复否为泰。否以阴逐阳。而君子遯世。同人乃以阳涵阴。而小人异化于君子。此君子救时济难之象也。故同人者。人道也。

同人之名。以象所成。而人在寰宇中。当三四两爻。同人三四爻皆阳。恰与乾之九三九四同。乾九三为朝乾夕惕。九四为在渊。此同人之象。亦取贞利而涉川也。又乾九三九四以上从下。以己从众。同人亦取同于众人之义。盖曰同人。不独人众也。贵在能同。以我同人。人亦与我同也。故名同人。世之最艰巨者寡助耳。果上众助。何为不克。同人能救时而挽否者。以能合大众也。众不用在位。不用有势。而同人尤重在无位无势之人。盖当否之君子已经往位而遁于野。小人亦难留于位而逃之他方。是国中可托者。平凡公共。及野间君子耳。同人以正报酬主。君子能率大众以解救危亡。则同人之所取义也。故昔虞舜善与人同。而卒成盛治。尧不上舜。则四凶不往。洪流不平。世界末即安也。是尧之治。舜之功也。舜之治。同人之功也。舜始于耕陶。末尝有位也。伍于农渔。末尝有势也。而能佐尧平治者。同人之效也。故君子不难。难在能同人。众人求治不难。难在克。同于君子。此同人之要旨也。成心救时者。盍审诸。

同人卦辞。以同为用。工资主。而同字有以及同之义。有类别之义。盖阴阳并存。同必有异。以异而同上名。若无异。亦无同。既曰同矣。其异已经可知也。故在彼为异。在我为同。同是人也。或者为君子。或者为小人。或者为贵富。或者为贱贫。是以同之。是曰同人。君子有类。小人有列。贵富自高。贫贱自劣。是以同之。是曰类别。夫同而别焉。何以名同。薰犹异臭。水陆异居。冷煖异时。凹凸异图。方以类集。物以群趋。各同所同。始同于太初。故同者、同于不同而终同。非强之回于一也。以一合众。众自如也。以同集异。异亦获也。同人者。由己以同人。而人来同也。故同为动词。亦为名词。乃因果也。天气也。火物也。而合焉。则物之原亦气也。乾阳也。离阴也。而同焉。则离之用亦阳也。离以二阳中夹一阴。正以上阴成其阳也。乾上离以成同人之用也。乾刚健。君子之自况也。离亮光。君子之示人也。以正报酬主而非君子皆化矣。故同人自君子始。自君子利贞始。贞其守也。利其行也。有守则自强不休。有行则行地无强。忠信之道也。

卦辞: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同人:世界大同之道,圣贤无私之心。于野:原野,无私无党的地方。同人综大有。下离为火、为日。上卦乾为天。日升于天,普照世界,大同大公之状,是名同人。六二之离乃同人,应乎外卦乾乃无私、保党、无亲之原野。其意在于同人无私,亨,利于成大事,利于君子之道。同人卦象征与人聚合,与人同心之意,因此必需用心无私,亮光磊落,广遥而毫无边沿的与人以及同,则遥景必能顺利利市。而同心相聚,众志成城,能够涉越险难,惟聚合众人,则不上为非行邪,故夸张有益于君子者之屈从正道。此处之野乃极目而视,地与天连接的地方也,广遥无边之田地,喻亮光磊落。

卦曰:乾为天,离为火。卦体有巽,巽为风。天在上,火炎上而从之,是其性同于天也。火上风,然后炎上益炽,是犹人君在上施政教,使世界之人以及同而事之。以是为人以及同者,君之所为也。故谓之“同人”。盛行无所不遍,遍则会通之德大行,故曰“同人于野,亨”。

卦曰:以离文化,而合乾健。九五中正,同人于二,为能通世界之志,故能“利涉大川,利君子之贞”。

卦曰:同人二字当重,上同人二字乃卦名,下同人二字乃卦辞,此全书之常例也。

卦曰:言与人以及同必需空阔无所不同,用心无私,处非近狭,遥至于野,乃上利市。与人同心,足以涉难,故曰利涉大川也;与人以及同,易涉邪僻,故利君子贞也。

卦曰:天在上,火炎上而同于天,离火上应乎天,是民心不昧其本,故为同人。人不同而心同,心同则是世界人皆可同也。以世界为一家,中国为一人,情孚恩洽,即同人于野之意。

卦曰:此同人卦辞。明全卦之体用也。同人于野四字。为全卦要旨。盖当否之季。君子往位久矣。而救时止乱。必起在野之君子。故首言同人于野。与需卦辞一义。言所始必有自也。然后文爻辞。有于门于宗于郊如斯。乃挨次顺序践诺之地。终不出一野字。故彖曰于野。野包全卦职位。明其非在朝廷也。于野而曰同人。是在野有所汇合也。非仅在野已经也。将合众以救难也。同人于野。乃正报酬之主。君子以己同人。而人同之。因而乎同人之用可见矣。以在野而能合众。必君子之孚众看者。君子兴起。众人随之。则虽在野。其命令之功。正未可量。故曰亨。利市也。否之不通。民苦久矣。同人以君子起于野。而反否为亨。不独君子也。世界同亨矣。以时当亨。而人能应之。其亨必矣。亨则所如能达。所至能利。道之阻者。莫如大川。今亨矣。则入可无阻。虽大川之险。涉之无碍。又以乾之刚健。离之亮光。以健行险。以明照暗。则大川犹坦途矣。故曰利涉大川。阳以阴用。火以水成。大川水也。而离火乘之。上乾之天时。因同人之人事。寰宇人三者合德。而利涉大川。亦由同人之功也。同人之用。以众志无二。而济难涉险。无所畏避。虽云涉川。非止于一涉也。由此以入。无倒楣矣。且大川比于事之最艰巨者。合力齐心以赴之。无不济矣。利君子贞四字、有数义。利为句。则言利涉以后。一切皆利。利君子句。则言同人利于君子。以助成其用也。君子贞句。则言君子虽入而利。仍自勉以贞。以否虽易。而时犹危。塞虽亨。而事犹困。非畅行之日。必朝夕戒惧。兢兢自励。以贞固培其本也。利君子贞句。则言天与君子以利。君子答之以贞。利贞相孚。天人同应。而利者因其贞。贞者获其利。利贞皆乾之德。以同人本乾为体也。同人以工资主。故以利贞为先。利贞内也。亨外也。由内达外。人道之大则也。故有益贞。然后应乎亨。即有君子。然后成乎同人。有人事。然后协乎天道也。

卦:同人柔上位。上中而应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化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正报酬能通世界之志。

同人,柔上位,上中,而应乎乾,谓柔爻上六二之位,上遇乾天,亦同上九五之位,故称同人。此同人之卦以六二爻为卦主,六二阴柔上位而居中,与上体乾健之九五志同相应而聚合,故称为同人。同人卦卦辞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则应辨明此非阴柔六二上应之功,乃刚健九二下应之力,以其志在施行同心以聚合众人。而同人卦下离火、上乾健,是象徵文德亮光而刚健。而六2、九五两爻,皆居中上正又相应,是能行君子之正道也。当同人之时,惟有德君子能以正道感通而聚合世界之志。此卦辞之所以称利君子贞也。

卦曰:柔上位上中者,谓六二也;上应九五,是应乎乾也。以卦之高低二象明之,故云文化以健。中正而应者,谓六2、九五皆居中上正而又相应。是君子之正道也,故云君子正也。若以英武而为健,邪僻而相应,则非君子之正也。惟君子之人,于同人之时,能以正道知晓世界之志,故利君子之贞。

卦曰:同人曰三字,羡文。羡文,即多余的字。

卦曰:所以能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非二之所能也,是乾之所行也。

卦曰:同人、大有,五刚一柔,并以柔为主。大有上中,同人上位,应乎乾者,以人合天也。乾,天也。离,虚明,民心也。乾在离上,民心之天也,人不同而其心之天同。必有大公、至明、至诚、至虚之量,始能够合世界而为一,此同人于野所由亨也。惟君子以正通之,正者感而通,不正者化而通,焉去而不同哉?

卦曰:谓乾舍于离,同而为日。天日同明,以照于下。君子则之,高低同心,故曰“同人”。柔上位上中,而应乎乾,曰同人。

蜀才曰:此本夬卦。九二升上,上六降二,则“柔上位上中,而应乎乾”。下奉上之象,义同于人,故曰“同人”。

卦曰:旁通师卦。巽为同,乾为野。师震为人。二上中应乾。故曰“同人于野,亨”。此卦所以明嫌表微。师震为夫,巽为妇,所谓二人同心。故不称君臣、父子、兄弟、朋侪,而故言人耳。乾四上掉位,变而体坎,故曰“利涉大川,乾行也”。唯,独也。四变成坎。坎为通、为志。故“能通世界之志”。谓五以类族辩物,圣人作而万物睹。

卦曰:君子谓九五。能舍已经同人,以通世界之志。若九3、九四,以其人臣,则欠妥矣。故爻辞不言同人也。

卦曰:九二升上,上为原野,是“同人于野”而上通者,由乾爻上行耳。故特曰“乾行也”。

卦曰:离为文化,乾为刚健。健非尚武,乃以文化。应不以邪,乃以中正。故曰“利君子贞”也。唯正报酬能通世界之志。

卦曰:此申释卦之义也。盖同人卦六二九五。高低相应。内外正位。故曰上位。三四两爻。皆与乾同故曰上中应乾。以人爻上中应。而高低上正应。故名同人。同主高低言。人主中爻言。此易卦例也。同者、以及也、合也。高低内外阴阳以及合也。人者在寰宇当中也。天居上。而下离火坤所生。犹地也。又离代乾。亦如重乾。故三四中爻。称为上中应乾。此卦之所以名同人也。名者、实之宾。以同人主宾相上。曰同人。犹曰人雷同也。在寰宇卦后。而以人继之。可见三才六位。易之本例固如是也。故福祸皆主于人即皆见于中爻也。中爻三4、已经详于乾三九四。为人道之本。人道之所见。一阴一阳。三四合则为七。人数也。坎离当之。在先天。艮当之。今同人以离承乾。故称人。如家人以离承巽。亦绅士也。凡曰人者。多重在此。苟掉其位。则不称人。不用贵贱也。唯上位。犹上时。时位同爻。乘时达用。乾之志也。故同人虽在野。而能救否以救国。则君子之任也。人指有人道之君子。若否之匪人。则掉人道者。即掉位也。虽贵不贵。唯能祸人。欠缺以顾全人类。故曰匪人。不曰物而曰匪人明其已经掉人道。虽人形具存。犹非人也。同人之人。正以上位。而全人道也。故属之君子。此卦首言利君子也。与否之倒楣君子恰相对待。由此言之。可见易教之旨亦可徵易辞称人之由来矣。

:同人卦象。以同人继否。使世界危而复安。乱而转治之象。非平凡事业可比。人类所以不灭。国度所以不亡。皆在因而。可不重欤。讲易至同人,实为世纪上一大改革。而寰宇。而寰宇万物随之回生复育。以传无量。易虽主循环去来交去。而新者非旧。有如否之复。非泰而为同人。同人与泰异也。是谓入化。旋变旋入。愈转愈化。以成此无绝之世运。寰宇不能为之。造化不能主之。则自然嬗递之迹。在寰宇造化当中。而合人物以共入者。故曰同人。寰宇与人同其功也。

同人二字。实含有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意义。宛如一个体。名曰同人。非泛称也。必相反助。相提构。然后上同人之力。必先绝同人之谊。以同于人。然后人来同我。故同人上为天。下为火。火合于天。天自火出乃。乃明示由内推外。由己及人微义。非昧昧然能同者也。今之自命同人者。恒以进之反对待为志。而不求其来同之道。诗书称同,必曰来同。以我有招来之道也。不求其来。而看其同。是欲登而忘线路也。甚者因同人而成仇怨。愈亲愈离。揱近愈隔。终至同船敌国。莫可挽敉。同人之利末见。而害己深。岂易教同人之旨哉。故离有附丽与别离二义。善则丽之。恶则离之。同此象也。犹敌对待也。恩则婚媾。怨则寇仇。同此位也。是在人之自致之矣。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已经见前讲。乾行也三字。明上三句之取义也。以同人于野。本非亨象。而上亨者。本乾以行也。乾刚健而大。纯阳不沉故能包举世界。无所不通。利涉大川。尤其乾行之验。古无大船广渡。坚桥遥济。居恒所惮。不在山而在水。溪涧天边。方船可航。而大川则不随意马虎涉。果不上已经必涉者。先卜之。以审天时。而避迫害也。故古易筮辞。皆明示之曰。利涉大川。或者倒楣涉大川。此全易各卦屡见者也。其曰利涉者。必先孚于行。行而吉。则涉之利。若不成行。遑间涉川。行必因乾。凡上乾之卦爻、犹乾也。以阳浮而升。故能遥行而涉水。此同人之利涉。本于乾行也。行犹德也。乾行犹天行也。以德成用。乾行即乾德也。乾德元亨为首。同人之亨。乾之亨也。以乾行野。且利涉大川。是同人之亨。始于足下矣。下离上乾。离为文化。乾为刚健。而高低上中正以相应。是君子而能正其位也。此位非官位。犹中庸素位之位。言君子能以正行其分内事耳。君子居则为世界之看。行则立世界之功。同人君子以正位而出行。则所至无不正矣。正者定也。一人正而世界定。故曰唯正报酬能通世界之志。志同而皆应。则亨及世界。此同人之用。以君子成。君子之用。以乾行。外乾内离。刚健文化。虽正世界之位可也。始于近。成于遥。发于野。兼乎世界。此全卦之一向也。故蒙曰利君子贞。贞正也。

同人一卦。与大有为正反。有同人然后有大有。此明示人生不能无群。茂密不能独致。人如是。家如是。国亦如是。不有友助。不上成大业。不有劝告。不上成大德。故易曰日新之谓大德。富有之谓大业。大德大业至矣哉。大有者。大业之获也。同人者、大德之成也。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是同工资大有之本。居大有之先也。而何以同人。则在干德。德小少同。德大多同。德普一国。一国来同。德及世界。世界来同。德有末足。是同而无本。虽群亦鸟合耳。安能济大难。立大功哉。故同人以后。继以大有。切看同人。克充其德耳。故彖曰、上中而应乾。乾德之备也。中、德之诚也。外备内诚。世界无不同矣。故曰同人。言凡人皆可同也、而必始于近、故首曰同人于野。野人近而易亲。脾性无伪。言行无阖。故最易同。由野推之。蛮貊可同矣。是故释文曰、唯正报酬能通世界之志。

象曰:天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天与火同属一类,君子宜将事分门别类,以供利用。同人卦下离火、上乾天,天在上而火炎上从之,是其性同也,天火两相亲以及。故曰,天与火,同人。与者,亲也。君子者观测同人卦天火虽异,其性则同之象,悟知当聚合世界之族群,辨析世界之众物,以存异而求同,审异而致同。

卦曰:天在上而火炎上,其性同也。类族辨物,所以审异而致同也。

卦曰:乾舍于离,同而为日,天日同明,以照于下,君子则之,高低同心,故曰同人。

卦曰:类,同也。族,群也。类族辨物者,大同其群,而又细别其物也。

卦曰: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君子以及而不同,故于同人以类族辨物。

卦曰:虽大同当中,各从其类,然自有差别,故高低有等,亲疏有杀,人之知愚善恶有分,物之贵贱精粗有品,类而辨之,各上其分,乃所认为大同也。族类则不争,有以合世界之族。物辨则不紊,有以一世界之物,是谓大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周盛时有此象。

卦曰:同人卦诸爻中,于可同者求其同,一家当中,由接近和冷淡,初同门,二同宗,此类其族而同之也。于不成同者亦求之同,一国当中,或者伏莽窥测,或者乘墉窃据,惟感之甚至诚,待之甚大公,如天之无弗冒也;容之甚至虚,烛之甚至明,如火之无弗照也,至积之既久,使敌我者终不能兴,攻我者困而自反,此辨其物而同之也。

卦曰:乾舍于离,相与同居,故曰“同人”也。

卦曰:君子谓乾。师坤为类,乾为族。辩,别也。乾,阳物。坤,阴物。体姤,寰宇相遇,品物咸章,以乾照坤。故“以类族辩物”。谓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卦曰:君子以及而不同,故于同人象见,以“类族辩物”也。

卦曰:此明同人之象辞也。夫同人非绝兴以及同也。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此理之自然。事之自应也。故阴与阳。柔与刚。必相上而用始彰。仁与义。恶与善。必相校而德始见。天火同人。各有类也。乾健离明。各有适也。高低内外。各有位也。大细遥近。各有职也。以类则同。以位则定。以适则从。以职则顺。顺以适时。定以孚道。从以广权。同以扩教。故君子以之、而类其族。辨其物也。致之于齐也。行之以宜也。虽良莠不同用。好寙不同重。因材而器使之。酌行而利之。合功而序之。分效而剂之。则牛犬可致其能。土木可罄其才。正邪化于教。愚智全其材。是则世界治平。人民安康。恩怨无争。利用无疆。天上其清。火发其光。乾着其健。离昭其明。君子之道。与时偕行。此同人之大用。而义始于亲亲。故近者先从。遥者亦顺。贤者先同。愚者亦定。是类之为化。而辨之为绝也。物不有异视。族不生比喻志。则齐于不齐。异于沟通。是君子治平之本也。同人之精蕴。天火之合德。明健之相应也。故象辞申其义耳。

:同人象辞曰。类族辨物。役夫已经言其义矣。而最要者、为人道之大用。中国古代学说。与中古异。异即道儒之别也。而儒教之异于道。则自年岁战国始。在役夫时犹同也。古代论性德行目。初分为二。即仁与义。继分为四。即仁义礼信。而不及智。以智为外。而躲于不显。故谓之用。易所谓显诸仁。躲诸用。用即智也。仁则概四德。故乾坤四德。元体仁。亨体礼。利体义。贞体信。不言智也。在中庸曰成己仁也。成物智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也。始以仁智并举。然犹分袂内外体用。与易义同。至孟子列举四端。始以智配仁羲礼。而不及信。后人更演五常。以信居中。合五行之土。是混一内外体用而言也,以视易教。巳有悬殊。易之躲智。非不知智也。以上古德行径重。不取巧,不尚智。故不明言之。然智为人生大用。寰宇大功。岂无所示于易乎。则乾之大知。坤之知去。与各卦爻言知者。皆明智也,无非称为用。不名为德耳。知者以物为象。故礼曰物至知知。大学更序其挨次顺序、曰致知在格物。此皆本于易教也。在易之需讼二卦。业明示格致之要。而同人类族辨物。尤其简切指出用知之道。知由物明。物由知定。昆裔所谓唯心唯物两大派系。辩论时时者。实皆掉之偏也。无物无以见其知。无知无以别其物。知物同重。即心即物。脱往知物。非物非心。此心与物。相为因果。相成其用而已经。类也、辨也、知也。族也、物也。以知格物。以物致知而己。故取象天火同人。有火之亮光。始能绝其知。有天之健正。始能格其物。知绝而不害其明。则智既仁也。物格而不损其正。则体即用也。故心物两上。而人己同成。成、诚也。诚、通也。通而无阻世界皆回。此同人之始。在类族辨物。而人道之初。在格物致知也。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

离本爻酿成艮,重卦为遁。〔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其象变艮为门。本爻无应乃无私之象。初九阳刚居同人卦之初,与上无应,有岀门便能普遍以及同于人之象,故无所憾惜。而六二阴柔中正,是可以及同之人,初与二临近,即在门也。

卦曰:同人之初,未有私主。以刚鄙人,上无系应,能够无咎。故其象占如此。

卦曰:乾为门,谓同于四,四变应初,故“无咎”也。

卦曰:初九阳刚无私,与二近,二中而正,是可同之人即在门也。

卦曰:卦之五爻皆以同二为志,初位相接,最早同之,非苟同也。

卦曰:此同人初九爻辞。言同人之始动也。同人以动成用。既曰同人。必有与也。由近及遥。由亲及疏。凡我人类。皆可与也。则自最嫡亲者始。是家门也。门者入出之地。出必由户。今以出行。故称门不曰家。门之人。即家人也。家有内外。由内及外。皆同于门。以齐集而启行之所也。在卦曰于野。乃总括之语。往后各爻所于。则就其所至而名之。初爻方动。行方举步。则最早之地、门也。由门以同人。示将去也。以门为闲。进则阖。阖则不同人矣。今曰同人。是且出之象。而曰于门者。明其暂止也。将去且驻之意。以同人非独也。非己也。必有合者。既约之矣。必有所集之地。门虽末广。究利于行。一也。既有同人。必有所为。行虽以渐。入不宜滞。门之为地。仅足少竚。二也。同者以亲。聚者以近。接近之与。皆非外人。首及于门。明其交密。譬之同居。不分畛域。三也。此君子所以同人而首于门也。我亲彼近。情密志同。以其素知。尤堪心信。则其同也。更奚咎哉。盖同人一卦。皆志于公。高低中正。皆孚于德。公德所发。又始于嫡亲。则其本已经培。其用必大。故虽无位。不忧其难命令也。虽无势。不虑其弗从命也。言其无咎。以君子之行也。

象曰:出门同人,又谁咎也。

初九,震爻。帝出乎震。震为大涂,又为进门出门之象也。初九一岀家门即可以及同于人,又有谁能对待其施加咎害呢?

卦曰:爻言同人于门,谓初同二于门内,盖家人也;传曰岀门同人,则推言自二以外,亦未有不同者。宗族称孝,乡党称弟,而人犹有恶之者乎?

卦曰:爻辞言同人于门,传以岀门同人释之,加一岀字,而意愈明。

卦曰:刚而无应,比二以柔,近同于人,出门之象,“又谁咎矣”。

卦曰:此申释爻辞之义也。言既曰同人。一时门出。纯由义合。自无所上咎也。所谓咎者。指在野言。今为君子。虽在野。而以德胜众。故能免咎。其义易明也。

六二:同人于宗。吝。

本爻酿成乾,重卦为乾。天道之本然,人事之当然。六二阴柔中正,为同人卦主,众阳皆欲以及同之,惟其与九五相应,犹如仅与同宗接近者相以及同,有以及同偏狭之象,不免有憾惜。

卦曰:阴以阳为宗。六二为卦主,众阳皆欲同之,惟其仅繫于九五,宗而同之,不能大同于世,未绝大同之道,故吝。

卦曰:宗,党也。六二虽中且正,然有应于上,不能大同而系于私,吝之道也。故其象占如此。

卦:卦五阳皆同于二,今二独亲五,则3、四忌之,致吝之道。

卦曰:宗者,众也。三据二阴,二与四同功,五相应,初临近,高低众阳,皆欲与二为同,故曰“同人于宗”也。阴道贞静,从一而终,今宗同之,故“吝”也。

卦曰:此同人六二爻辞。言本爻之用。与同人之所徵。异于初九也。六二以上内卦之正。处阴柔之位。当独贵之时。五阳一阴。以阴统阳。若非上九五之应则难免遗害家国。优乱纪纲。今有乾九五在上。而傍以群阳。俾阴洽于众。而不掉其正。故能遥害而保其邦家。唯以阴位阴爻。最易干出位之嫌。虽君子处之。仍难免于吝也。吝者惜也惜其位。而勖之以自惜也。易之称吝者。皆此义也。明其位与时。末畅所欲为。事与力出欠缺于用。必自谨约以善处之。否则咎至也。悔来也。故吝与悔对待。知吝则无悔。不知用吝。悔且无及矣。六二爻辞。以同人言。既削发门。则其最近最亲者。以宗为好。宗者祭先之地。亲族之所。尊亲并重者也。言尊则宜敬。言亲则宜爱。敬致使其诚。爱以广其德。是同人之本也。而曰吝者。宗主族言。以同姓为本。人类众矣。以姓集群。必有难广者也。以族行事。必有不胜者也。故曰吝。有所欠缺乃吝也。今六二以同人于宗。在亲亲言。固无憾也。若推之于乡党、于国、于世界。是吝也。而同人者。人类已经众。非独亲亲也。必由此而尊贤。而爱众。而仁民。方达同人之用。而收协以及于变之功。故曰吝者惜其狭也。然必因狭以绝其道焉。若为其狭而求广之。则吝成悔矣。亲亲之末能。欠缺以言平章黎民。家之末齐。不能及于治平。此事态事势所限。理论所然。不上踰越也。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凡离变乾而应乎阳者,皆谓之宗,盖乾为阳卦之祖也。上应九五之宗,为有私党之象。六二仅与同宗接近之九五相以及同,以其以及同偏狭而遭忌,为其招致欣然之道也。

卦曰:二言同人于宗,施之敬宗合族则可,若婚姻则取异姓而不取同姓,左传云,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此周制也。

冯当可曰:彖传谓六二爻柔上位上中而应乎乾,而爻辞则言吝,乃因以卦体言之则有大同之义,以爻义言之,则示阿党之戒。

卦曰:宗,谓五也。二为同人之主,以及同者之所仰也。有应在五,唯同于五,过五则否,不能大同于人,则为主之德吝狭矣。所同虽吝,亦妻臣之道也。

卦:此申释爻辞之义。明为道之当然实同人之必经阶级也。夫同人之旨。为救时也。非一姓或者一系之事。宗者一姓之尊。或者一系之主。非大群也。而由小甚至大者必先焉。所以厚其基。而蓄其势也。故初九曰门。六二曰宗。皆循序渐入之义。虽吝无伤也。又六二以阴上位。在象有回旋旋转中止之势。亦吝也。盖阳升阴降。初九升至此忽一顿也。然家属之安。不后于乡党。家为邦本。同人宇宗。正为将大同也。宁可忽乎哉。

:宗字虽指宗庙宗族。实系包举一宗之长。一方之主。非属全数者。皆可目为宗。如一党之总部。一教之总会。亦宗也。言为一姓、或者一派人众齐集之地也。同人以类族辨物为先。故出门以后。即合其宗。以各有宗也。各合其宗。而致之大同。则无不同矣。族有宗。物有聚。以此集众。近而易亲。情易通。志易达。较之泛求其同者。事半功倍矣。然所谓吝道者、恐因此各自党各立家数,而不能大同也。故必由此推而同之,使宗与宗合。群与群亲。则免于吝矣。是同人爻辞之微义也。世之欲救时者。必先知之。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卦曰:刚而不中,上无正应,欲同于二而非其正,惧九五之见攻,故有此象。

本爻酿成震,重卦为无妄。〔动而健,刚中而应,财主以正。〕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意义为:伏兵于草丛中,登山窥敌,三年不出战。九三阳居阳位,阳刚过火,然与上无应,欲下比于六二,有强与六二以及同,而与九五相争之象,故寓有暗藏兵戎于草泽之间,登上高陵瞭看,乘机而作之意。惟因九五刚健居尊,非九三所能敌也,故虽经三年,亦不敢发兵打仗。

卦曰:九三处下卦之极,不能包弘高低,通夫大同,欲下据六二,上与九五相争,但九五刚健,九三力不能敌,故伏潜兵戎于草泽当中。惟升高陵,以看前敌,量斯势也,纵令更经三岁,亦不能兴起也。

卦曰:卦仅有阴,诸阳皆欲同之,三与之比,以刚强居2、五之间,欲夺而同。五刚且正,其可夺乎?故畏惮伏躲也。

卦曰:巽为伏,震为草泽,离为戎。谓四变时三在坎中,隐伏自躲,故“伏戎于莽”也。巽为高,师震为陵,以巽股升其高陵。爻在三。乾为岁。兴,起也。动不掉位,故“三岁不兴”也。

卦曰:此同人九三爻辞也。言九三爻象。有变异之虞。而君子处之之道。必郑重。九三重刚不中。与乾九三同。下为六二。上为九四。刚柔相异。先后相妒。而本位过刚。首相不协。是险象也。同人之入。将有为也。阴处于内。将与仇也。阳扬于外。将有忧也。其酿成师。兵之象也。其敌为比。党之象也。而掉离之亮光。易坎之险陷互巽之伏进。非乾之刚健故有伏戎于莽之语。莽者草莽也。粗率也。暗昧也。戎者兵也。害也。伏者犹末动也。伺隙者也。同人而曰伏戎。乃君子遭小人之嫉。而思所以害之也。为君子者宜以贞自矢。以亮光示人。以乾惕为戒。则可兔戎莽之祸。故当往其蔽晦之地。就于博识之方。升其高陵。正与伏戎于莽相对待。彼伏草昧。我升博识。彼以戎兵。我怀道义。彼为固位。我志贞洁。彼图娇纵。我行安恬。则伏戎何伤。同人之功可致。险陷不害。同人之信愈孚。故曰三岁不兴。以明其无求入之心也。升其高陵。人所共见。三岁不兴。人所共看。则今之退者。以成后日之入。今之遥者。认为后来之近也。夫伏戎者。必有所恃于力也。若与之争。胜负末可知也。唯离其伏地。上于高陵。以示无与争强。则世界当共谅也。三岁不兴。久也。非必三岁也。盖示人以久。而勿樱其忌也。我既为久隐之谋。众尤切夙起之看。则处之固定。而行之恬然。始之缓图。而成之必速。是君子之入也。同人之渐也。辞旨深矣。

:同人之反为大有。乃去来相反也。而其对待为水地比。则敌也。其对待反为地水师。则原形反也。盖阴阳位时。均反对待也。地与天对待。火与水对待。而相仇视也。在同工资君子之朋。在比为小人之党。在师则争矣。争则有胜负。既非一人之讼。则兴大众之师。师之与、比。为去来卦。而与同工资反对待卦。故用同人者。必防师比之害也。比之入也则为升。升为地风。风水合化为涣。水风相激为井。涣则化仇为宜。井则因恨成仇。此在人之入退应之。入而不富。或者退而掉宜。皆有咎。唯用升则无害。同人九三爻辞曰、升其高陵。而升之九三。则日升卢邑。既曰升。必自下上登也。虚同墟。即墟里也。而与高陵相差一间。然在同人。以渐入为志。九三因莽有伏戎。不能不升于高陵。以窥其躲。而避其害。此君子洁身自好之道也。加上比师相袭。寇仇难懂。不升则有井之。此升字不独为升卦也。风云末已经。岂能自陷旋涡中哉。必本离亮光之态。而守乾惕之羲。以合于同人在野之旨也。故曰三岁不兴以安行也。小人之气焰末绝。君子之朝上入步宜迟。故有三岁之语。三岁言其久也。若暂则三月三日亦同。三者众也。视时地所宜而定之。此即同人要义也。

象曰:伏戎于莽。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也。

不雅其象,离错坎为隐伏。中爻巽=为草泽。巽酿成艮=为高陵。离数三故为三岁。九三刚而忌,知六二与九五之盟,惧九五,恋六二,伏兵深垒,备战。私心过重,与工资敌,难有所上。其意义九三只上暗藏兵戎于草泽之间寓目者,乃因对待手九五刚健中正,不成强争也。而九三虽经三年,亦不敢发兵打仗者,乃以其入不应于上,退不能比于二,刚亢用强,辨别正道,怎能施行。安者,何也。

卦曰:世界之理,萃则必争。卦以同为义,而三则伏戎,四则乘墉,五则巨匠克相遇。故易中必知险,简中必知阻。

卦曰:世界之事,合之至则争之始,同人当中必有不同者在,故三四皆争象,不言同人也。

卦曰:同人卦之摩登空想,正与礼记礼运大同篇,所提醒之大同全国,颇相符合,惟卦中九3、九四之争相以及同于人,阐发同人卦并存着同以及争的难题熬忧伤程,非纯挚的空想田地。

卦曰:与二对待照,欲同人焉。盗憎其主,而忌于五,所以隐兵于野,将以袭之,故曰“伏戎于莽”。五既居上,故曰“升其高陵”。一爻为一年,自三至五,频遇刚敌,故“三岁不兴,安可行也”。(按:三互离巽,巽为草木,离为戈兵,伏戎于莽之象也。)

卦曰:此声明爻辞原义。而教昆裔卜此爻者、所宜小心也。所谓敌刚者。以敌犹刚强也。故有伏戎之象。实本于六二在其下也。六二为阴。其下如陷。又以九三重刚。九四亦然。上刚下险。两不相容。故曰敌刚。同人全卦。皆以亮光乾惕为用。敌刚不宜与争。故升其高陵。以孚卦义。而三岁不兴。为行入固定计也。同人主入。主渐入。故曰安行。曰安则无虞于戎莽。日行则无碍于同人。以行而安。君子之道也。小人则不克矣。故明知莽有伏戎。而不履其险。明为求入。而必图其安。此升其高陵。一则避祸。一则计功。一举数上。果非然者。同人之用将穷。救时之义奚在。如恃我有众。而与戎莽一较其力。必且先受其害。更妨于事。于是因敌之刚。则求策之全。因地之险。则求行之安。而人以暗昧。我以亮光。人逞强力。我以坦白。德足以胜之也。故三岁不兴。正兴之备也。按卦象阳爻主入。九三入。于九四。皆阳也。亦升之象。亮光之地。在乾九四曰、或者跃在渊。无咎。此则主升。以乾下卦元阴爻也。然义亦须自反自贞。不上大入。以犯娇纵之愆。而背乾惕之训。故九四有弗克攻吉之辞也。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本爻酿成巽,重卦为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九四阳刚掉位,下无应与,本欲以及九三争相公约于六二,故有破裂高牆之上,俟机以攻之意,惟其阳居阴位,有能退之象,因能及时悔悟,停战而退,知过能改,故取上吉利。墉者,城牆也。

卦曰:九四刚不中正,又无应与,亦欲同于六二,而为三所隔,故为承墉以攻之象,然以刚居柔,故有自反而不克攻之象,是能矫正而上吉也。

卦曰:三鄙人卦之上,为二之墉,四在上卦,有陵下之志,为乘墉下攻之象。三为二墉,五以刚中应二,攻安能克?然往二益遥,刚居柔位,故不克攻而吉。

卦曰:巽为庸,四在巽上,故“乘其庸”。变而承五。体讼,乾刚在上。故“弗克攻”,则“吉”也。

卦曰:此同人九四爻辞。明本爻之用也。同人主入。而起自野。则其终必及城墉。以国之政令必自都会出也。墉者城也。乘者薄也。入所致于城。犹末遂进也。然城为保民。君子之至也为救民。彼恃固以敌我。则虽乘墉。不克攻也。非不克也。义弗可也。以救民而伤众。非义也。起于野而上众。故能乘墉。因于民而虑殃及无辜。故弗克攻。然弗攻。非中止也。徐图他道也。在卦九四本重刚。与九三同。城墉为守。刚之象也。而以资敌。则亦刚敌也。敌刚则宜柔取。避多所损伤。以全其一向为平易最近之义。民无罪也。故胜而不攻。且以攻末必即克也。坚城易守。遥师难攻。若以力较。末见有功。弗克攻者势也。亦义也。同人之旨。本于仁义。基于安徐。弗成险以幸运也。九三以安行。九四以弗攻。皆一义也。既弗以力服人。则人必为德所化。是弗克攻。正所以攻也。虽义弗克。而事则克也。故曰吉。吉指大众言。无不吉也。同人之吉也。以善于用刚。故吉。亦犹乾九四在渊之意。自反以顺众。自抑以伸义。此全卦本于君子贞三字。而获吉亨也。

象曰: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则困而反则也。

不雅卦象,离为墉墙。九四拟征六二,然以刚居柔,九三尚不能战,自以不攻为吉。象传说,九四有破裂高牆之上,俟机以攻之意,然以其掉位无应之质,宜知其攻击之不能取胜也。而其能获吉利,乃因其遭受坚苦时,能归返于准确的干事准绳,知过而改,不予强争。

卦曰:卦惟3、四不言同人,以3、四有劫掠之象,非同者也。其以刚强争同于二,并掉同人之道,惟四居柔能退,又许其矫正获吉。

卦曰:处上占领,力能乘庸者也。履非其位,与三争二。二自应五,三非犯已经,攻三求二,尤其效之。背义伤礼,众所不与。势虽乘墉,义终弗克,而上吉者,以困而回正则也。

卦曰:此申释九四爻辞原义。而见君子处之之上吉也。夫乘墉岂不克攻哉。为义弗可也。义者谓准诸道理之宜。及人我之利也。乾卦曰、利者义之以及也。利物足以以及义。是义即利也。唯能利始为义。若有倒楣。非义也。以乘墉已经胜也。人已经困也。若遽攻之。于事或者有功。而所损者大。损己固非义。损人亦非义也。义在绝其利。今有所损。义弗可也。按之道理。皆末宜也。我入而无所凭。敌困而有所恃、对待立不决。必害于大者遥者。故曰义弗克。明其非不能攻也。乃好坏之不均。而于义弗许也。然既不克攻。则奚有吉占。设浅躁之见。必谓其吃力不谄谀。弃而不取。困而不进。徒掉机宜。安有。而不知君子之服人也。必待其心悦诚服。势可攻而弗攻。墉可破而弗破。不争暂时之快。而怀柔其住民。不恃大众之威。而锡恩于末顺。是则君子攻心之策。抑亦军法万全之计也。曰吉者。盖明知其终吉也。所谓困而反则也。则同侧。反侧者、不安也。住民被困。不安其处。势将自变以投我。一也。敌虽困守。不安其位。势将迫其臣下携贰。以回顺大众。二也。动于民者、则城无与守。动于下者。则主无与助。皆将自溃以迎我。宁待攻耶。此不攻而上。其吉可见矣。故曰其吉则困而反侧也。言吉之由于反侧也。困之不往。则反侧必至之势也。困而示恩。则反侧尤易见也。故吉之由来。则在于困而使之反侧也。夫反者与正对待。侧者与中对待。于彼为反侧。于我则正中也。九四以刚行柔。以阳居阴。故其效如是。此弗克之吉。较克尤大也。或者曰反则谓自反也。亦同。盖待其自反而去返也。故曰吉。

九五:同人先号。然后笑。巨匠克。相遇

本爻酿成离,重卦为离。〔重明以乎正,乃化整世界。〕九五阳刚中正,尊居君位,与六二同心相应。惟因九三,九四从中欲争同于六二而仇视之,故开初不能聚合而号咷悲伤,直至以大军旗开上胜而与六二相遇后,始绽开笑脸。号咷,又作嚎啕,形容大声痛哭。巨匠,谓大军。克,打败也。

卦曰:五刚中正,二以柔中正,相应于下,同心者也,而为三四所隔,不上其同。然义理所同,物不上而间之,故有此象。然六二微弱虚弱而三四刚强,故必用巨匠以胜之,然后上相遇也。

卦曰:应在二。巽为号咷,乾为先,故“先号咷”。师震鄙人,故“后笑”。震为后笑也。乾为大,同人反师,故“巨匠”。二至五,体姤遇也,故“相遇”。

卦曰:一阴者,五阳所必争,三不中,四不正,又介乎此间,所以必待巨匠克然后遇也。

卦曰:五与二中正雷同,不逆诈,不亿不信,而3、四从中阻之,欲同而不能即同,故号咷。然终不能间,故后笑。克,胜也,谓胜3、四。遇,遇六二也。

卦曰:此同人九五爻辞。言同人之大成。及爻象之义也。九五居外卦当中。为上位。下与六二应。为上时。故爻辞言其吉也。然同人本无位。今九五曰上位。乃上地也。同人全卦至此。固守俱见矣。夫同人以六二一阴。与上九五应。先阴后阳。中而不顺。正而难从。其终也。以君子之德。遇阻而亨。逢艰而利。固非一路顺入也。必经验顿挫而渐通。必循抚贞固而渐达。其在九三九四二爻。已经见其义。而九五以阳刚直位。本为亨利之时。亦由三四蹉跌。六二间隙。众志难一。告成匪易。故曰同人先号咷然后笑。号咷哭呌也。同人经九三之伏莽。遭九四之反侧。前之为敌者亦成友好。相猜者亦共起居。所谓同人愈同愈众。愈集愈多。而有不召去返者。末告自至者。既集中之非原人。则猜疑必有难免。先号眺者。相畏忌。不敢遽接近而呼号也。相备戒。不敢即坦白、而忧泣也。然君子主之。众人从之。以诚订交。则忧疑皆释。以信相与。则呼鸣亦忘。故破涕为笑。化愁为喜。恩仇皆泯。遥迩同欢。而同人至此诚大同矣。既有大群。自增大力大举。而巨匠克相遇。不为我敌。且与我同入矣。巨匠言其众也。相遇言其顺也。克言其成也。此所以先号咷然后笑也。在君子本无争胜之心。固不欲与人之师战。目下当今以德所感。师亦去返。此相遇不号眺而相笑也。君子之入也。为救时。无夺位之谋。其起于野也。为应众看。无自卫之志。故不设兵卒。不较战争。人之以兵至者避之。以战言者往之。而兵亦人也。明知为国用。则可服于德。而不附于势。从于义。而不袒于私。故至九五君子之德大明。同人之功已经着。遂有全师来从者。而君子初犹末允焉。待其既近。隔膜已经除了。则前末同者。至是亦同人矣。此九五之称同。直括巨匠相遇言也。而三四两爻、则不曰同人。以尚末同也。初二之同人。小同人也犹有敌友之分。九五之同大也。已经消人己之界。故称同人。明其用也。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巨匠相遇,言相克也。

不雅其象,下离错坎为忧,九五变中爻为兑为悦,是先忧后笑也。九五变离,中爻错震为戈兵动,大军之象。同人乃九五与六二贯彻始终也。中间所阻之阳爻,即克敌之象。象传说:九五与六二开初不能聚合而号咷悲伤者,乃因君臣二者均上中位,持中而正大,相互内心早已经感通。而九二出动大军始能与六二相遇,乃谓其能旗开上胜也。先,是先号陶之省略。

卦曰:心通迹閒,其忧在先,道之苟胜,閒何能为?2、五俱上中位,中直则君臣心本不异,何忧不遇?至诚恻怛之意发现于外,曰号咷。君臣相遇,道行世界,有足乐者,故后笑。

卦曰:老子云,抗兵相加,哀者胜矣。范文正云,先世界之忧而忧,后世界之乐而乐。皆此意也。

卦曰:乾德中直,不私于物,欲世界大同,方始同二矣。三四掉义,而近据之,未获同心,故“先号咷”也。时须同好,寇阻其途,以言相克,然后始相遇,故笑也。

卦曰:乾为言。

卦曰:此声明爻辞之义也。所谓先者、解缆有前后也。同人先行。而巨匠后遇也。先行末知。乃有号咷之情。后遇既明。遂成一笑之顷。言初疑而终信也。其信者、在同人之能中直。中则正。直则诚。诚正交至。何人不信。故曰相克。克者能也。人之不相上、曰不相能。相能即相上也。即克也。甚至诚相与各克其私也。即低廉优点也。非相胜之克也。盖九五与六二应。一刚一柔。两两交孚。皆居正位。故有此象。中直之效也。不曰中正者、应下也。以直接于下。非独正也。唯直能大。唯大能容。故巨匠不以众相猜。而同人不以先相拒也。然在九五。系同人大同之时。设当之者、无中直之行。而起猜拒之念。则所谓克者反为胜。而笑者反为挪揄矣。盖号咷情也。笑则易诈。遇者事也。克则为侵。好坏一反掌耳。当之者、必以中直示人。以诚信接物。则号咷之情。易为欢忭。而相遇以后。皆能协以及。此德之所化于事也。故应数为正。反数为变。如德以行。自孚象之正义。睽情而作。将背辞之大纲。好坏福祸。人自致之。天不与也。若德之不胜。则相克酿成受制。如五行之克也。君子于兹最宜慎之。

:同人卦自九三以上。虽入而有阻。虽利而有险。盖所谓时位然也。其缘故即在六二一爻。以阴居正位、而在内。其势尚盛。虽群阳环之。不随意马虎异化。此与乾卦之不同也。而又异于姤与履。姤履虽皆五阳一阴。其阴爻非正位。不上时。不能抗群阳。故随阳而动。不相龃龉。同人则以正位居内。以应乎乾。在一方言。为同人之友。可使同予我。在两方言。则其初乃相敌也。故时相忌妬。而骤难大同。故有伏戎乘慵号咷巨匠之象。皆难免于仇视也。然君子以德化人。不以力屈人。虽我众彼寡。不以势降之。虽我直彼曲。不以争拆之。如禹讨有苗。太王事獯鸾。以仁义示人。不凭其强力。此即先王耀德不不雅兵之义也。况同人本起于野。其地已经殊。那时又别。则屈身叱责。理之宜也。事之顺也。故能亨吉。而克成同人之用也。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本爻酿成兑,重卦为革。〔二女同居,其志不相上。〕上九居卦之终极,有处于荒郊境外之地,难觅同志之象,惟可遥于内,也不感想熏染懊丧。

卦曰:居外无应,物莫与同,然亦能够无悔,故其象占如此。郊,在野之内,未至于旷遥,但冷僻无与同耳。

卦曰:上九处同人之时,最在于外,不获同志,而遥于内,故遂无悔咎,亦未上志。

卦曰:外洋曰郊,郊外曰野,同人于野则亨,而郊不若野广遥,是未能通世界之志也。

卦曰:上九虽无悔,非善处也。同人之道穷矣。

卦曰:乾为郊。掉位无应,与乾上九同义,当有悔。同心之家。故“无悔”。

卦曰:此同人上九爻辞。言全卦之终也。同人之同。以工资主。而最终上九之爻。曰于郊者。始志末伸也。虽志末伸。时所为也。既获大同。有何悔哉。在前五爻。以入为志。而始于门。最终郊。入则入矣。于事业末达也。自九五之能大同。终不获为国中主政者。始于野。最终野耳。故彖以同人于野四字。决意贪图全卦。上九之郊。虽近国门。仍野也。君子末尝以上掉为怀。虽不上位。终无尤悔。卦例外曰悔。本作悔。内曰贞。能贞者免悔。君子贞三字。已经见卦。则无悔也。正其宜矣。况同人至郊。其众其近。足以策其后矣。将何悔乎。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上也。

不雅其象,乾为郊也。上九身处于荒郊境外之地而难觅同志者,乃谓上九与人以及同之志,未能完成。

卦曰:独处于外,同人于郊也。不与内,无悔吝也。同人之时,唯同于郊,“志未上也”。

卦曰:此申释爻辞之义耳。盖同人既终。则其变者大有也。君子同人至郊。其所谓通世界之志者已经达矣。而曰末上者。以君子之始于野。最终野。虽天下来同。而末能用其志于国政。故曰志末上。盖物穷则不通。事极则不入。上九已经穷极。虽有盈郊之同人。不能与入于国政之位。所谓有民无权。有众无位。与乾上九恰相对待。乾以高而无位。故曰亢。此如下而无位。故曰郊。郊下也。外也。言犹在外也。乾以居高无位。其下无辅。故曰有悔。此以在外无位。同人至众。故曰无悔。以在外无位宜也。居下而上众。必德之孚也。德至而位不与。虽志不上。而悔自无。况君子志不在位。虽事若末达。而心已经安。志若末伸。而誉已经积。则留以待时。正君子之行也。又何悔耶。故志末上三字。明事态也。处否乱之余。依在野之身。无可凭藉。无能骤入。则志之不上。非人之咎也。君子于此。自无悔尤。若以小人。则必假外势以遂其欲。因时乱以动其众。则必干亢之害。而贻后来之羞。故无悔。指君子也。而全卦一向。皆以君予为主。虽不上大用。君子固自贞矣。故志末上非凶也。不雅其酿成大有。则可见其拔擢之厚也。合而论之。同人之复大有。乃因果也。与他卦为正反者不同。他卦皆反。唯二卦相成。岂非由同人之积善。然后占大有之收成欤。故同人曰利贞。大有曰元亨。而皆为高低相应之象也。高低即内外。在野当作内外讲。以无位也。同人本对待等。故称内外为当。

关键词: 易经全文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