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烟台高管鲍某涉嫌性侵养女兰儿事件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连官媒都对此作出了回应。
4月12日,鲍某通过中间人接受了财新网的书面采访,随后财新网刊发了特稿报道《高管性侵养女事件疑云》,在这一报道中,鲍某从自身的角度描绘了自己与受害女孩兰儿(化名)的“相恋”,兰儿情绪的“反复无常”,兰儿母亲的认可等细节。财新网直接将此事定义为“一个自小缺少关爱的女孩向‘养父’寻求安全感的故事”。此报道一出,网上舆论哗然。有人觉得是事件发生了“反转”,而更多的网友则认为鲍某是在将此事洗白成所谓的“恋爱”。
2020年04月13日20时58分,财新网在其官网公告板发布声明,就《高管性侵养女事件疑云》报道致歉,财新网道歉全文如下:
财新网4月12日刊发报道《高管性侵养女事件疑云》,引起舆论较大争议,我们认真核查,报道确有采访不够充分、行文存在偏颇之处,已在当日撤回报道。财新矢志满足公众更为充分的知情权,努力传递更多信息,呈现复杂事实的真相,这些事实既可能符合也可能不符合人们(包括我们财新自己)的期望,但无论是对此案还是任何新闻事件,我们都将奉行新闻专业主义立场,以严谨严肃的态度深入调查。有未经慎查明辨的仓促报道,我们诚挚致歉,并将做出修正和追踪报道。感谢读者们长期以来的厚爱,财新唯以更高标准的自省与努力回报大家的信任。
老实说,笔者从这篇声明中,看不出财新网道歉的诚意,甚至连道歉这两个字都没提,似乎是将道歉声明写成自我表扬声明了。难怪广大网友对财新网的道歉并不买账,有网友批评财新网是“歪屁股媒体”,也有网友表示:你对受害女孩道歉了吗?
这些网友评论中,让笔者印象最深的一句是:不是采访行文的问题,而是心坏了。
财新网的报道是采访鲍某而写就的,既然是一家之言,笔者觉得存在一些偏颇也在所难免,可以理解,但是这篇报道缺乏最基本的道德立场,缺乏最起码的同理心。
这篇报道反复提及受害人的前后矛盾和多变,却对造成被害人这种近乎变态的精神状态原因一笔带过,对于鲍某“收养孩子”突然变成“谈恋爱”的神转折不闻不问,对这种明显畸形的“感情关系”不置一词。反而把大量的笔墨用在了“鲍某对兰儿的态度变化不能理解”、“多方验证兰儿和鲍某关系亲密”、“兰儿拉黑帮助过自己的志愿者”上,自说自话地把整个事件定义为“女孩向养父寻求安全感”,却毫不思考,这种“不安全感”究竟是女孩天生自带的呢,还是某些不幸遭遇所给予的?
我们来回顾一下兰儿的成长背景。其父母早年离异,她跟着母亲相依为命,母亲身患残疾,靠在街头卖小吃为生。母亲在网络上看到鲍某明希望收养一个孩子,出于无知,竟主动将自己的女儿推荐给了这么一个单身老男人。相对于无知,“利用无知”才是更大的罪恶。一方是年仅十几岁的小女孩,涉世未深、贫困、软弱、恐惧、无力,另一方则是社会精英、有钱有势、精通法律的企业高管。这种严重的不对等下,必然导致兰儿的人生完全由鲍某所主导。也许她能够感觉到鲍某对她的欺凌,但是她不知道怎样定性这种欺凌,更不知道如何应对这种欺凌,如何减轻自己受到的伤害。
报道里说,兰儿时而说“爱上养父了”,时而说“是真心恨这样的养父”,有警察和媒体想要行动时,会遭遇兰儿“以死相逼”的阻止,甚至撂下话:养父那么老,坐牢死了,她也不活了。这看上去好像是相爱相杀的一场大戏,所以有记者说她有“故事会人格”。然而这种精神错乱,恰恰体现了兰儿内心深层次的痛苦。
在《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里,房思琪被老师性侵后,产生爱上了老师的错觉,因为这种错觉,可以让她不那么痛苦。有网友也谈到相似的体验,被性侵之后,反倒对伤害自己的人产生亲近感。而完全依附鲍某、年仅十几岁、无从逃避的兰儿,处境更是艰难。
这让笔者想起了几年前新京报等无良媒体报道的“寻找汤兰兰”。那时候的新京报因为一篇报道,而被网友们批评得体无完肤,许多网友指责其吃人血馒头,对受害者造成二次伤害,事件早已盖棺定论了,别人好不容易有了现在的生活,你去找她干嘛?
笔者不禁在想,在面对社会热点新闻,特别是面对存在很多疑云未解开,官方尚未盖棺定论的新闻时,商业媒体应该怎么做?不同于官方媒体报道的相对严谨、相对客观公正、相对滞后,商业媒体是要盈利的,要盈利就要吸引流量,要引流量报道就要够及时,够吸引眼球,够独家,够劲爆,甚至够狗血,剧情一定要多反转,要尽量出人意料。
比如之前的汤兰兰案,汤母出狱后到处告状,装可怜,这要是报道出来肯定是大新闻啊!于是汤母和新京报一拍即合,一个装可怜,喊冤枉,一个帮忙大肆渲染,摇旗呐喊。又将当年汤兰兰的爷爷在狱中去世,汤兰兰向其姑姑勒索钱财,汤父等人至今不认罪等细节翻出来,给人的感觉就是,这是不是又是一宗冤假错案?结果官方再次定性,此事才算告终。
在刑事案件中,最忌讳的就是期待受害者为完美受害者,因为这种期待只会带来受害者有罪论,性侵类案件更是如此。汤兰兰案如此,兰儿案也是如此,既然我们不应指责一个被性侵的女人衣着暴露、活该被侵犯,那我们又怎能要求一个14岁就懵懵懂懂与一个48岁单身男人发生关系的女孩纯真无瑕、坚定诚恳?
商业媒体的报道当然是要盈利的,当然是要根据作者所掌握的情况进行写作的,但报道更需要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价值取向。
舆论的作用不是进行审判、定罪,那是法院的事情,也不全是要取证调查,那更多的是公安机关的事,而是要有一个基本善良的立场,在这个立场下,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进行报道。
在兰儿事件中,不可否认,她有很多缺点、弱点,在处理与鲍某的关系时,存在多变、反复,挣扎在爱与恨之间,这种精神状态也很可能导致强奸罪的取证困难。但是无论罪成与否,两人身份和年龄如此悬殊,两人的关系如此特殊,要把“以领养为名,带一个女孩回来和自己‘谈恋爱’”的卑劣行为“洗”成一场恋爱,万万说不过去。一篇媒体报道居然对此视而不见,反而去对受害人的态度变化、可靠程度和心理状态吹毛求疵,这种做法让人难以理解。
愿兰儿的事情早日真相大白,在一切都没有太迟之前,每个人都受到公正地对待。愿媒体在报道社会热点时,坚守基本的道德立场,客观公正地报道。
关键词: